摘要:我们从小吃的最多的油是自家炸的菜油,花生油,甚至特别喜欢闻刚打回来的菜油香。
看了一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慨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及技巧。
比如最简单的做饭所用的油。
我们从小吃的最多的油是自家炸的菜油,花生油,甚至特别喜欢闻刚打回来的菜油香。
通过新的学习才知道,原来这种香味是太多杂质散发的,油冒烟也是因为太多杂质,最大的危害是黄曲霉素超标。
我们常用的木质筷子,也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对身体危害极大。
吃品牌油,常换筷子,或用其他材质筷子。
做饭也有很多技巧。
比如鸡和排骨,常规做法是用刀剁。可是普通的刀,会残留碎骨头,可能会吃到肚子里去,原来正确的做法是用剪刀剪,不会有碎骨。
还有炒菜,如何让炒出来的青菜保持翠绿,也是有技巧的。洗完菜不需要沥干,油烧热以后加一勺冷水进去,把有水分的青菜倒进去,水油产生的高温反应,能锁住绿色。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小心防护好自己的皮肤,不要被油溅到,以及售后清理灶台麻烦点而已。
你看,做饭也如此博大精深。
如果你喜欢美食,可以精进自己,学习饮食文化,成为美食达人,成为这方面的标签。
抖音上,很多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
只要用心,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终会吸引到自己的读者。
敢于展示,也许做不到百万读者,几千,几万,几十万都可以。
有多少读者,代表你的价值,代表你的标签,直白点说,代表你的收入。
人人需要打造一个自己的标签。
看自己喜欢适合哪个领域,哪个赛道。
今年我才开始真正有这个意识。
今年我一直在思考,也在摸索,也在不断尝试,我到底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未来往哪些方面去深耕。
目前我接触到的,有传统媒体写作的发表报纸杂志类,有回忆录,有拆书稿,有私域打造,有出书类,有文案类,有语音写作,有自媒体爆文,有读书营,有线下读书会,有写作加旅游类,有小红书类,有职场类······
有时候真想都学一遍,无奈时间有限,财力也有限,最后一句真相了,哈哈。
只能一步一步来,筛选合适又喜欢的。
如果要打造标签,运动算一个,旅游算一个,读书算一个,写作算一个,英语算一个······这样一算,我喜欢的还挺多。
前天无意关注了一位新的作者七芊,也是著作等身,在直播间说了自己有三个厚厚的本子,都写满了这辈子要实现的遗愿清单。
哪天这件事,我也安排起来,把此生要去做的事情,一一践行。
然后可以大言不惭地宣告,我吹过的牛,都实现了。
昨天在公司,大家也聊到每个人要打造自己的标签,朋友圈不能只展示自己的广告产品,这样会被屏蔽,没有什么价值。
我当时思考了一下,朋友圈确实需要输出不一样点的东西,只是广告,太苍白无聊。
我想到了运动,选择了跳绳。拥有好精力的同时,也输入了自己的标签。
这一切,我都当成自己不断修行,不断精进的一环。
人需要不断修行。
不知道为什么,当你开始这样执行,你会有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原来,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的靠山。
有人说,不管出事的还是没出事的,修行好是基本内核,只是运气有别。很多真相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我想说的是,修行好自己的内核,让自己能不断升级到更大舞台。不是浑浑噩噩,是有作品,有成就感,无遗憾,无愧疚的一生。
来源:葵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