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利!伴随向鹏出局,国乒7人参赛5人一轮游,男队竟是全军覆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07:37 1

摘要:WTT蒙彼利埃冠军赛开打两天,国乒7人参赛、5人首轮出局,男队已经全数被淘汰,仅王艺迪晋级、陈熠未登场,创下WTT赛事历史最差开局

WTT蒙彼利埃冠军赛开打两天,国乒7人参赛、5人首轮出局,男队已经全数被淘汰,仅王艺迪晋级、陈熠未登场,创下WTT赛事历史最差开局

说白了,开赛节奏就被对手摁住了

赛事从10月28日打到11月2日,各协会几乎都是主力出动,国乒这边因为孙颖莎、王曼昱、王楚钦等核心要调整状态并备战十五运会,选择集体退赛,只派出7名年轻队员练兵

这是一场明知艰难却必须来的考试,结果比很多人预期还要刺眼

首日的冷风来得很直

女单头号种子陈幸同0比3不敌罗马尼亚的斯佐科斯,第三局只拿到2分,现场能感到那种“球不听使唤”的窒息;

男单这边,陈垣宇1比3负于韩国老将张禹珍,温瑞博1比3被韩国新秀吴晙诚压制

一天三人出局,球馆里安静得能听见擦汗毛巾的摩擦声,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第二天凌晨,压力摁到了向鹏身上

他是男单“最后的防线”,对面是德国老将弗朗西斯卡

两人今年已经打过两次,一胜一负,纸面上五五开

开局向鹏先声夺人,先以12比10拿下,速度快、前三板又狠,气势像是回来了;

第二局被对手连抓反手位,3比11丢得很急,教练在场边做了个“慢一点”的手势,向鹏点头,但回到台前手还是快了一拍

第三局恢复节奏,11比5再度超出;

关键在第四局,接发连丢、机会球没吃住,被老将以11比8拖进决胜局

那一刻,向鹏擦了下拍面,深吸气,眼神发直

最后一局比分胶着到6比7,他还是急了几拍,8比11收尾

不是打不过,而是细节没守住,节奏被人牵着跑,最终2比3止步

这场失利像一面镜子:我们不是输在绝对能力,而是输在关键点上的“呼吸”

年轻队员的上限都在,但当对手换节奏、抢线路时,衔接、落点选择、发接发的小变化跟不上,就会出现“断电式”丢分

老将靠的是阅历,年轻人靠的是冲劲,比赛真正要命的,是在两者之间找到那口稳

女单这边,蒯曼不敌朝鲜选手金娜英,王艺迪顶住压力拿下早田希娜,给队伍留住一团火

截至10月30日,女单只剩王艺迪和尚未登场的陈熠,国乒的开局已经被定格为“历史最差”

有人问:这是不是“主力依赖症”的又一次暴露?

有业内人士提到,主力近期赛程密集,从中国大满贯到亚锦赛,一直在高强度运转,赛季末集中调整并备战十五运会,是合理安排;

但另一边,年轻队员一旦离开主力的“保护伞”,抗风险能力到底如何,就会原形毕露

两种声音都不无道理,这恰恰是新老交替最难熬的缝隙期

更扎心的是,外协会的上升肉眼可见

韩国的张禹珍、吴晙诚携手晋级,日本的筱冢大登多场逆转,欧洲线的斯佐科斯、弗朗西斯卡稳稳拿分

世界乒坛正在走向多点开花的竞争格局,谁也拿不到“保险分”

过去那种“压着打”的心理红利,在这两天几乎看不到了

这种冲击在屏幕端被放大

数据摆在那:2024年WTT内容在咪咕平台播放量17亿次,累计播出超过2000小时,移动端观赛时长激增3.2倍;

2025年一季度的体育电视收视里,乒乓球赛事包揽前9,前30里占了24席

关注越多,震动越大,输赢不再只属于球员的更衣室,也会迅速传导到几千万观众的饭桌上

说回技战术

向鹏这场的转折点,是对手加强反手位压制后的应对迟疑;

陈垣宇在相持里落点不够“坏”,被张禹珍的节奏切换带着走;

温瑞博在接发环节吃亏,第一拍处理保守,双方直接进到对手想要的回合

关键分处理不是一句“稳住心态”能解决,它需要成百上千次有针对性的模拟,把选择变成肌肉记忆

争议来了:是不是新人还不够硬?

是不是教练组准备不足?

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系统问题

这批年轻人确实需要更“贴身”的对手研究与赛中应变预案,也需要更早在大赛里体验“呼吸不过来”的时刻

中国乒协此前就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传统,还专门制定了面向特殊打法的21条倾斜政策,后续要在后备人才选拔、集训和参赛机制上持续完善

话说回来了,制度在纸面上没问题,落地则是“每天怎么练、赛前怎么拆解、赛后怎么复盘”这些细节,才决定下一次的关键分,是不是心不慌、手不抖

历史里也有对照

2023年WTT球星挑战赛果阿站,国乒年轻面孔同样遭遇集体失利,赛后队里加大了大赛模拟和心理辅导的比重,后面的几站不少人涨球明显

挫折不是终点,它常常是加速器

再看日本队的路径,里约后他们下决心新老交替,年轻人吃尽了“关键分崩盘”的苦头,东京周期才兑现成绩

坚持让新人在对抗中成长,付出的代价不会立刻回本,但迟早会回本

舆论场上还有另一句重话

金灿荣教授在今年2月16日的一次谈话里提到,世界乒乓竞争愈发激烈,国乒优势在变薄,行业有争论是好事,怕的是不承认、不解决问题

公众对国乒依然有信心,关键是把问题说清楚、做扎实

眼下的最新进展是,陈熠还没打,她将对阵美国选手张安

这场球不只是她个人的关口,也关系到队伍在蒙彼利埃的最终体面

我更关心的,是她能不能在第一局就把“接发质量”拎起来,别等到追分时才找节奏;

如果能在相持里多把对手拉到中远台,局势会更从容

这些小细节,常常决定一场球的“开门气”

换句话说,输球的当下,最要紧的是把可控的事做好

研究对手要更具体,训练要把关键分拆到可复制的动作里,赛后复盘要公开透明到可被看见的改变

没有这些,谈“后继有人”就是一句空话

反过来,只要做到了,哪怕今天掉进坑里,明天也会从这口坑里长出新枝

最后说个朴素的感受

比赛里,向鹏在第四局被追上后,转身去拿球,脚步略微一顿,那一瞬间他肯定也在自问:该不该再快一点?

这样的瞬间,只有不断经历,才会学会在心里按下“缓一缓”的按钮

输球很痛,但不白痛

当我们把这些“痛点”逐一对上号,再把训练和比赛的路径搭起来,下一次类似的夜晚,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尾

球迷可以失望一阵,但别失望一世;

队伍可以跌倒一回,但别跌倒在同一块石头上

来源:含彰体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