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昆仑万维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2025年上半年,昆仑万维实现营业总收入37.3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海外收入高达34.41亿元,同比增长56%,占总收入比重达92% 。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AI企业的
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昆仑万维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2025年上半年,昆仑万维实现营业总收入37.3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海外收入高达34.41亿元,同比增长56%,占总收入比重达92% 。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AI企业的出海纪录,更展现出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变现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可能性。
昆仑万维的成功并非偶然。作为一家从游戏出海起家的企业,昆仑万维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AI领域,如今已构建起"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AI应用"的全链条布局,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月活跃用户接近4亿 。其旗下的天工系列大模型在多项国际评测中登顶榜首,AI音乐、AI短剧、AI社交等应用产品更是在海外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然而,在亮眼业绩背后,昆仑万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为-8.56亿元 ,高研发投入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将深入剖析昆仑万维AI大模型在海外市场的盈利模式、地区分布、收入来源等关键要素,探讨其成功的深层原因,并对未来发展潜力与挑战进行全面评估。
一、昆仑万维AI大模型海外业务概况
1.1 天工系列大模型的技术实力
昆仑万维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自主研发的天工(Skywork)系列大模型。该系列模型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在多模态推理领域,2025年7月发布的Skywork-R1V 3.0在MMMU、EMMA-Mini、MMK12等评测中取得开源最优成绩,确立了开源多模态推理领域的新标杆 。更为重要的是,2025年7月30日发布的Skywork UniPic以仅1.5B轻量参数实现接近甚至超越大参数模型的性能,在图像生成质量、编辑精度及效率上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
在通用智能体方面,2025年5月22日面向全球发布的"天工超级智能体"(Skywork Super Agents)采用AI Agent架构与Deep Research技术,形成覆盖文档、PPT、表格、播客与网页的"5+1"矩阵。该产品在权威的GAIA评测中以82.42分位列全球第一,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约80分)与Manus(约78分),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全球领先的deep research服务 。
在音乐生成领域,公司自研的AI音乐大模型达到行业SOTA水平,位居全球第一 。2025年3月发布的全球首个音乐推理大模型Mureka O1通过引入思维链(Chain-of-Thought)技术,显著提升了音乐生成品质和创作效率,评测指标全面优于行业竞品。
1.2 海外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昆仑万维的海外业务起步于2009年,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从发展轨迹来看,海外收入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91%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94.4% ,2025年上半年为92.17% ,2025年前三季度达93% 。
在用户规模方面,天工系列大模型的海外用户已超过3000万,全球平均月活跃用户接近4亿 。这一庞大的用户基础为公司的商业化变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业务布局来看,昆仑万维构建了覆盖AI大模型、AI搜索、AI短剧、AI音乐、AI游戏、AI社交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矩阵 。其中,AI业务的商业化成果尤为显著,年化收入达1.4亿美元,成为海外收入增速最快的中国AI企业 。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昆仑万维有望在海外市场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但这需要公司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风险管控等方面持续努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国AI产业的全球化征程才刚刚开始,昆仑万维的成功只是一个精彩的起点。
来源:蓝色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