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福建厦门湖里区禾山镇,两岁八个月的梁志辉被人拐走。从此,父亲梁志辉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他放下了工作,变卖了家当,背起一个装满寻人启事的行囊,踏上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寻子路。
从“寻儿梁志辉”到“梁志辉爸爸成功上岸”,一个ID变更的背后,是一位父亲三十年生离与重逢的浓缩辛酸史。
1995年,福建厦门湖里区禾山镇,两岁八个月的梁志辉被人拐走。从此,父亲梁志辉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他放下了工作,变卖了家当,背起一个装满寻人启事的行囊,踏上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寻子路。
他的足迹遍布每一个拥挤的角落: 火车站、地铁口、演唱会门口……哪里人多,他就出现在哪里。无数次的冷眼、拒绝和驱赶,没有磨灭他的信念;路费用尽,就打零工攒钱;体力透支,就在角落歇息一晚。这个沉重的背包,他一背,就是三十年。从青丝到白发,梁爸爸始终坚信可以找到逆转时间的公式,即便岁月无情磨平他的棱角,他寻子的热情与耐心也不减半分,十年如一日的寻找藏着他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愧疚,也带着一位父亲最深沉的爱……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也为这位坚韧的父亲带来了新的希望。他没有被时代抛下,而是积极拥抱变化。他学会了上网,在各个寻亲网站登记信息;他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寻子视频,甚至学习直播,向无数网友诉说他的故事和期盼。在漫长的寻亲路上,他并不孤独。他结识了众多和他一样处境的家長,他们抱团取暖,互相扶持,分享每一条可能的线索和每一次排查的经验。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相互依偎的力量,支撑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日夜。
而真正的转机,来自于科技力量的注入。南昌铁路公安处的民警汪挺,利用先进的AI大模型技术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在海量数据中,最终锁定了在贵州一名叫“林小军”的汽修工。当DNA比对结果显示匹配度高达99.9991% 的那一刻,三十年的煎熬,等待,心酸与绝望,瞬间化作了决堤的幸福泪水。
“上岸”,不仅仅意味着他与儿子物理距离的消失,更意味着他灵魂重负的最终卸下。从青丝到白发,梁爸爸用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十年,诠释了父爱如山的具象含义。
更重要的是,梁志辉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科技向善的巨大能量,现在科技发展飞快如梭。
相信在科技的加持下,越来越多被拐孩子的家庭能够破镜重圆,重温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梁爸爸的故事迎来了温暖的结局,但仍有无数个家庭仍在寻亲的路上艰难跋涉。他们的ID前面,还挂着“寻找”二字。
评论区里,网友们的祝福刷屏,每一句“恭喜”都饱含着对这份旷日持久坚守的深深敬意。愿这份由科技与坚守共同铸就的温暖,能照亮更多寻亲家庭的前路,愿所有被拐的孩子,都能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
来源:慕枫壁纸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