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欢喜哥”真的走了,可戏里那个笑着擦枪的大叔,比剧本还先一步谢幕。11月5日新加坡追思会,TVB高层乐易玲带着《使徒行者》剧组站满一排,屏幕循环播他挑眉的片段,现场没人舍得关。
“欢喜哥”真的走了,可戏里那个笑着擦枪的大叔,比剧本还先一步谢幕。11月5日新加坡追思会,TVB高层乐易玲带着《使徒行者》剧组站满一排,屏幕循环播他挑眉的片段,现场没人舍得关。
隔天女儿许惠菁把爸爸生前那家咖啡店改成“Dad’s Cafe”,门口橱窗里摆着他当年拿的最佳男配奖杯,金漆掉了一小块,像被时间啃过一口。
香港演艺协会干脆把他《暗战》里“黄启法”的手模锁进电影资料馆,玻璃柜一盖,温度定格在26℃,可观众心里那团火还没灭。
很多人以为他只是个金牌绿叶,数完镜头就下班。
没人知道1990年代他偷偷开过补习社,账面上亏掉200万,回家把珍藏的古董表一块块卖掉,给补习老师发工资。
朋友问他干嘛不喊停,他说“学生都交学费了,不能散”。
这事他至死没拿来炒新闻,连女儿也是看旧账本才翻到。
许惠菁大学毕业论文写“影视剧里的父亲形象”,引用最多的角色是自己老爸,导师批注“像拿放大镜看亲人,纸面都在发烫”。
她当时不好意思告诉同学,那些台词她小时候就在客厅听爸爸对着镜子练,背得比课本还熟。
后来癌症找上他,他跑去新加坡试新型免疫针,签字时跟医生说“数据随便用,反正我演过白老鼠”。
实验室把他每一次抽血都标成“Hui-001”,图表上的曲线多活一天就往上翘一点。
他临走前那周还回咖啡店煎了块牛排,拍视频教女儿控制火候,画面里手背青筋暴起,锅铲却拿得稳。
现在那块煎台没再加热,原样摆着,店员说“怕烫掉爸爸最后的手印”。
观众怀念他,其实是在怀念一种旧式义气:戏份再少也站满全场,钱包见底也撑住伙伴,知道结局不好笑还先安慰别人。
主角可以换人,配角退场就真缺角。
他把“小人物”三个字演成动词——偷偷攒钱、偷偷扛债、偷偷把温柔塞给下一代,然后自己悄悄关机。
奖杯、手模、更名后的咖啡店,都是留给大家的缓冲键。
按下它,屏幕会亮,咖啡带奶泡,女儿会笑,我们也跟着骗自己:他只是去仓库找下一套戏服。
可现实没彩蛋,散场灯一亮,门口那排字最扎眼:
“不用找爸爸,他演完就先走了。
”
来源:宇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