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到24小时里央视连续两次提及于和伟,指向很清晰:把好演员和好内容抬到舞台中央,流量神话开始退潮
不到24小时里央视连续两次提及于和伟,指向很清晰:把好演员和好内容抬到舞台中央,流量神话开始退潮
10月25日这一天有点不寻常
央视先是夸到了《沉默的荣耀》里吴石将军的表演,还特地点出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紧接着又引用了于和伟关于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的看法
两次密集出现,不像例行宣传,更像是一次明确的价值坐标
说白了,就是用具体的人和戏,给行业画了条线
为什么是他?
26年从业、少说多做,戏比人火,这是于和伟这条路的底色
1999年从《曹操》里的荀彧起步,前12年多是边角料的戏份,却把每一角都演得有棱有角;
2017年靠《军师联盟》里的曹操翻开一页新履历;
50岁在《觉醒年代》做陈独秀,拿下白玉兰,才算真正“浮到水面”
这不是一夜成名,是时间一点一滴的回馈
这次让他再度出圈的《沉默的荣耀》,靠的也不是花架子
为了吴石将军这个人物,减重15斤、翻历史资料、学民国礼仪,甚至据多位剧组人士回忆,他会在监视器前琢磨一个眼神是否多了一分现代气,说完还会把台词抬高半度再过一遍
这类“龟毛”,在当下快进式生产的片场,反而成了稀缺品
央视两次提及,到底在传达什么?
我感觉至少三点:第一,肯定内容导向,演得好才能站得住;
第二,强调职业伦理,公众人物要对观众负责;
第三,给行业一个信号,评价体系回到作品
这不是口号,是把注意力从热搜话题挪回到镜头语言与人物命运
街头的小饭馆里,电视机正播到吴石披雨衣走向暗夜的那一段,老板插科打诨说了一句:“这人真稳”
我抬头看了一眼
稳,不是情绪不动,是分寸拿得准
演员的“稳”,得靠系统训练和长年积累,靠临时抱佛脚很难装出来
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关于于和伟没有新的重大动态,《沉默的荣耀》热度还在,围绕“内娱风向转向实力派”的讨论持续发酵
有业内人士提到,片方现在开会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剧本桌读和历史勘误上,连预算表里“表演指导”的费用都往上调了一格
如果这是真的,变化就不只在嘴上
大背景也在配合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多份报告给出了“内容回升”的实证:2025年电视剧收视规模1936亿人次,同比涨8.2%,文艺节目、纪录片也都在涨,“重温经典”频道累计收视已过140亿人次,微短剧上大屏的收视更是到了21.6亿人次
数字背后的意思很简单,观众不傻,爱看好东西
换句话说,平台和制作方只要把“好看”这件事办实了,大家自然会买单
更扎心的是,95后、00后这拨年轻演员里也冒出了“走实力线”的苗头
10月的“四小花旦”热议里,刘浩存被不少观众评价为“靠作品消化争议”,文淇继续深挖角色密度,从《血观音》《嘉年华》一路走到《想飞的女孩》,还在亚洲艺术电影节拿了最佳女主角
不追同质化大饼、挑难走的路,反而走得更远,这和于和伟的“慢火烹”在气质上是相通的
把视野再放大
好莱坞也在上演类似的“实力翻红”
62岁的黛米・摩尔凭《某种物质》回到主舞台,拿下金球奖音乐/喜剧类影后,被看好冲击小金人
她饰演的角色是个拒绝承认“过气”的明星,和她自己的人生互相照面
观众吃的不是噱头,是把心事演到你心口那一下
这点上,中外没差
行业的回调也并非玄学
当流量红利不再、注意力分散到碎片化平台上,只有情绪强、结构紧、表演硬的作品才能穿透
报告里还有一条值得玩味:2025年前三季度,有31家卫视播出了94部微短剧,收视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短,也能精品化,关键还是“精”
说回于和伟,他的“少露面”不是姿态,是选择
他几乎不蹭综艺热度,更少用私生活做话题,把有限的精力放回角色,哪怕因此“曝光度不够”,也不改路数
一位合作导演说过一句话,我记住了:“他来片场,是为角色负责,不是为合影负责”
这话重,但在今天听着格外轻松
当然,风向不是一晚上的事
流出文件显示,电视大屏的收视回升,有线缴费用户在2024年以来出现近8年首度止跌回升,这意味着存量市场正在恢复信心
而信心,一直都和作品质量绑在一起
当平台把“好看”当头等大事,演员把“好演”当底线,观众会用遥控器投票
也有人问,这是不是“老戏骨的胜利”?
我不太愿意这么分
年龄不是分水岭,标准才是
你看文淇这类年轻演员,和黛米・摩尔这样的资深演员,路径不同,底层逻辑相同:用扎实的表演穿透偏见、越过年龄
我特别喜欢《沉默的荣耀》里那句被反复提及的台词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这不是逞强,是人物在命运面前的笃定
好演员的“去”,也该是这样——不回头看热搜,也不回头看名利场,只盯着角色该去哪
如果说这次央视的两次提及是一阵风,那它吹到哪里?
吹向编剧桌上的一个更干净的初稿,吹向演员镜前多一次犹豫的停顿,吹向制片预算里少一场噱头多一页扎实剧情
这些细小的“偏转”,累积起来才是行业的“转向”
最后想留个小问号给正在路上的年轻演员:与其担心出圈,不如先把入戏走稳
你看于和伟走了26年路,才把“终于不用陪跑了”说得有底气
来源:丰盛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