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之后,AI眼镜时代要来了?百度、阿里入局,哪些上市公司已卡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22:47 1

摘要:10月Meta联合雷朋推出新一代AI智能眼镜;10月24日,阿里巴巴首款自研夸克AI眼镜正式开售;11月1日,百度的小度AI眼镜将开启预售;与此同时,雷鸟创新、影目科技等厂商加速新品迭代。

戴在脸上的AI眼镜,正成为科技巨头“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新战场。

10月Meta联合雷朋推出新一代AI智能眼镜;10月24日,阿里巴巴首款自研夸克AI眼镜正式开售;11月1日,百度的小度AI眼镜将开启预售;与此同时,雷鸟创新、影目科技等厂商加速新品迭代。

AI眼镜不再是概念炫技,而是正在走入现实消费市场的产业级风口。

巨头抢滩:AI眼镜成新战场

过去十年,智能眼镜始终被体积大、佩戴不舒适、算力依赖云端、体验不稳定等问题所限制。不过,近两年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随着端侧大模型技术的成熟,AI不再依赖实时连接云端,算力和模型可以“落到设备里”,在离线状态下也能实现理解、识别、交互等功能,语音指令的响应速度比过去提升数倍,体验从“能用”变为“好用”。

与此同时,硬件端也取得显著进展。当前消费级智能眼镜已实现整机重量控制在 60g左右、续航一般可达6-10小时、支持近视镜片定制,可以做到像普通眼镜一样 长时间佩戴不累、真正在户外场景使用。

十月以来,AI眼镜市场迎来一波新品发布潮。阿里夸克AI眼镜深度融合阿里生态,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支持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等丰富场景。

百度小度AI眼镜则聚焦实用主义,主打卡路里识别、视听翻译、第一视角拍摄等高频功能,依托文心一言大模型实现“边走边问”的即时交互。

小米以性价比策略切入市场,其6月末推出的1999元AI眼镜在京东平台首发12小时销量破万,该产品定位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接入小米智能生态。

雷鸟创新、影目科技等公司也不甘示弱,雷鸟创新发布首款支持HDR的观影眼镜雷鸟Air 4,影目科技则发布INMO GO3,并携手腾讯、蚂蚁集团共建AI+AR产业生态平台。

中国移联教科院执行院长陈晓华指出,国内外科技巨头争相入局AI眼镜,核心战略是抢占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AI眼镜不仅是硬件创新,更是承载大模型落地的关键终端。

市场已经点燃 前景可期

根据IDC数据,2025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116.4%。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当前AI发展重心正逐步由算力基础设施向终端侧过渡,AI眼镜作为集成视觉、听觉、语音等人体重要感知交互的端侧硬件,有望成为AI技术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

据数据宝统计,目前A股市场中涉及AI眼镜业务的个股近20只。

立讯精密是苹果Vision Pro唯一制造商,随着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消费级AI眼镜,有望迎来订单爆发。

水晶光电在AR光波导领域占据优势,根据公司公告,其为雷鸟V3提供衍射光波导模组,可实现4K分辨率。

蓝思科技则在制造端形成全链路整合能力,是灵伴科技多款AI眼镜的核心生产伙伴,覆盖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的全链条生产。

佳禾智能属于较早进入智能眼镜市场的企业,已经具备从设计到生产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智能眼镜是公司目前重点培育的业务之一。

康耐特光学在树脂镜片领域具有全球化供应能力。根据公司披露,其已成为阿里夸克AI眼镜的独家镜片供应商,截至2025年8月,公司XR相关业务累计实现收入约 1000 万元。

中国移联教科院执行院长陈晓华指出,AI眼镜企业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技术体验(轻量化、续航、多模态交互自然度)、生态协同(与手机、支付等服务的无缝连接)及场景创新(如医疗、工业等垂直领域应用)。

但行业仍面临共性瓶颈,包括续航短、光学显示成本与体验平衡难、隐私安全需进一步明确等。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AI眼镜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多厂商入局加速、产品矩阵丰富、价格带多元,模型搭载及AI功能升级进度可期,随着模型升级融合和用户功能需求扩充,AI眼镜的多模态需求有望加速成长,逐渐成为多场景通用的AI全能助手。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2025年新品发布催化不断,AI眼镜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来源:湾区财经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