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中喜欢的老师是这样教课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22:25 1

摘要:应试教育似乎愈演愈烈,成绩排名的捆绑束缚,备受领导家长关注的中考,如泰山压顶,压得老师和学生喘不过气来。

学生心中喜欢的老师是这样教课的

文章来源: 晓普70 晓普70教学笔记

教学多年,囿在成绩排名的樊笼里,我越来越困惑: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01

应试教育似乎愈演愈烈,成绩排名的捆绑束缚,备受领导家长关注的中考,如泰山压顶,压得老师和学生喘不过气来。

教学中,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机械地、趔趄地行走着。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语文,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我们的学生。

于是,面对那一篇篇美妙的课文,少了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少了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只剩下了一个个细化又实在的知识点;于是语文园地的馥郁芬芳,只剩下试卷上的ABCD与标准答案。

于是,学生的眼睛黯淡了,学生的热情枯竭了。当他们疲惫厌倦的眼神掠过语文课堂时,我们,语文老师,内心颤栗着,愧疚着。是我们熄灭了他们憧憬的光芒,遏制了他们求知的热情。我们成了学生心中没有尊严的教书匠。

朱自清笔下老父背影所深藏的沉默而深沉的慈爱无人认真体味,因为这个文段试卷中不会出现。

吴伯箫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家国情怀无须细细咀嚼,无关考点的,那典雅蕴藉的语言,那深邃迷人的意境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我们一天天地剥夺着孩子们对文字对阅读的真诚热爱,把课堂演变成考题的讲解场。

我们紧盯着分数热衷于成绩,我们却迷失了自己,忘记了教育的初衷。

02

一个称职的教师自然是要对孩子成绩负责,我们重视分数这没有错。

然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出课堂时,能由衷地感受到:生命里有诗歌萦绕是幸福的,生命里有美丽语文回味是愉悦的。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记得朱自清,让那深沉的父爱走进他们心中,从而去体谅家人,去思考亲情,思考如何和亲人相处;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反复朗读《灯笼》,让亲情、乡情、家国情怀熔铸到他们的骨子里,流淌到他们的血液里。

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带着学生细细地研读文本,品味语言,咀嚼情感。

当他们表达支吾含糊时,耐下性子,给他们纠错的时间,让他们在一次比一次进步中,逐渐增强自信;

当他们需要阅读和思考时间时,静下心来,等待着、陪伴着他们,我们不必时刻精神紧绷,一味想着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讲完。

当他们多年后回忆起语文课,若记得的不是“考点”,而是某个让他们眼前一亮的句子,或是一段自由讨论的时光,或是一次让人怦然心动的回答,那便是教育最珍贵的回响。

03

然而,我们的眼中不能只有试卷和答案。

我们要喜欢读书。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对教育和生命理解得更深刻。

读书所赠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凝结着无数先贤思考的智慧,是一个明亮而丰盈的灵魂。

我们用学识滋养学生,用对读书的热爱感染学生,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语文种子。

书籍就像是阳光。我们孜孜不倦地阅读,不断地汲取阳光。再把阳光反照到心灵里,外露在谈吐间,闪烁在眼睛中,氤氲到课堂的每一瞬间。

课堂上,我们和学生一起,神游在语文的殿堂里,无数的雅士先贤文人墨客翩跹而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日暮乡关,烟波生愁;对月思亲,千里共婵娟;醉卧亭中,与民而同乐;爱莲花清雅,感文人雅士之风骨;观巴陵胜状,叹儒家学士之情怀。

徜徉于文字间,陶醉于课文中,教学生用心去品味那景,那情,那人。

让我们热爱阅读吧。读书使我们内心幸福、丰盈,让我们心灵走向平和,精神有了慰藉。

让我们怀着对读书的热爱走进课堂,用这份爱去滋养学生,去影响学生,去改变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04

然而,我们的眼中不能仅仅有分数。

我们要喜欢写作。通过写作,我们才能更深入地去思考,我们也会去不断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

写作会告诉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到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该抛弃,哪些应该坚守。写作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找回自己的教育初衷,恪守自己的教育情怀。

课堂上那些灵机一动的引导,那些和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还有那些思虑不足的遗憾,那些教学中产生的困惑,那些愉悦的兴奋的苦恼的迷茫的瞬间,我们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写作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自己的教学理念。

对每一篇文章的研读,解析和深入的思考,我们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写作让我们思维越发成熟、缜密,我们把思维的温度、厚度和深度再反哺到课堂上,让每一节语文课也都多一些温度、厚度和深度。

写作能帮助我们回归到教学的本真,能找回真正的语文课,能帮助我们唤醒孩子,让他们重新喜欢语文。

05

语文不拒绝分数,但是语文更需要本真、爱和永恒的生命力。

希望站在讲台前的我们,健健康康,声音洪亮,精神焕发,阳光生动。

我们有爱,有热情。我们用清澈悦耳的嗓音诵读美文,用明朗生动的表情激活学生的思维,用睿智明亮的眼睛点燃他们心中的明灯。

当然,我们也有脆弱得不堪一击的时候。

生病了,就去休息。疲累了,应该放松。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休整之后的脚步更为坚实。

然后再以蓬勃的朝气回归课堂,面对学生。这,是对学生负责,亦是对课堂负责。

我们只想这样地教课,这样地做一位语文教师。

来源:教育通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