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如何将蒙古划入版图的,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又有什么区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9:37 1

摘要:在清代官方史料中,就地名来说,蒙古地区应该是最难区分的,估计大部分读者也只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比如漠北、漠南、漠西三大蒙古,又如额鲁特、喀尔喀、和硕特蒙古,又或者是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等等。

在清代官方史料中,就地名来说,蒙古地区应该是最难区分的,估计大部分读者也只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比如漠北、漠南、漠西三大蒙古,又如额鲁特、喀尔喀、和硕特蒙古,又或者是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等等。

为了让诸位对蒙古地区的划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御史借助相关的史料重点来讲一讲这方面的内容,相信读过此文后,或有所得。

鉴于篇幅问题,新疆、青海地区的漠西蒙古暂且略过,因为从清入关至乾隆中期,清王朝统一青海、新疆涉及的时间线过长,内容也太多,所以有时间再单独整理发文。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内、外蒙古,即漠北、漠南蒙古。

朱元璋建国大明后,原蒙古统治高层退往长城以北地区,即所谓的“北元”,并形成漠南、漠北、漠西三大势力。大致来讲,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地区,漠北蒙古即今外蒙古地区,漠西蒙古即天山以南以及青海地区。尽管这样的划分不够严谨,但大致相差不多。

明后期,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之间,甚至诸部内部矛盾不断。蒙古周围的明王朝和新兴的女真则想借助蒙古之力征服对方。同时,沙俄扩张势力亦窥视蒙古,使得蒙古各部陷入危机之中。

在明朝与后金国的冲突中,双方均采取拉拢蒙古的战略。因此,漠南蒙古各部与明朝或后金之间,在政治、军事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关系。

其中,漠南东部,尤其是驻牧于嫩江流域的科尔沁等部与后金关系密切。后金统治者,器重自愿归附的蒙古首领,凡是率部来归者一律封官赐爵,授以官职,确保其部落中原有的特权,并建立联姻关系。由此,科尔沁、翁牛特、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贲特及克什克腾等部先后归附后金。

明朝同样也拉拢部分蒙古部落首领,重点对象就是驻牧于明朝边外的鄂尔多斯、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土默特,以及察哈尔、喀喇沁等部落。

漠南蒙古各部中,察哈尔部因为是蒙古正统的皇室后裔,当时的首领叫“林丹汗”,其实力在漠南蒙古各部中最为强悍,所以察哈尔部也就成了明朝重点拉拢对象,联合其共同与后金为敌。

天聪二年十月,皇太极率满蒙各路大军攻打林丹汗,占领了西刺木伦河流域;天聪六年再次征伐林丹汗,迫使其逃往青海,不久林丹汗病逝。次年皇太极又派兵西征,铲除林丹汗的残余势力,在此战中,皇太极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

天聪十年,漠南蒙古十六部49位首领聚集于盛京,尊奉皇太极为可汗。同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改元崇德。后来,在战乱中逃往青海的,原属察哈尔部的浩齐特、阿巴噶、苏尼特等相继回到漠南,归附了清朝。至此,漠南蒙古诸部臣属于清朝。

我们开玩笑地说,清王朝是带着嫁妆入关的,这里的嫁妆实际上就是指漠南蒙古。

明末清初,漠北蒙古也称“喀尔喀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即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三部。天聪九年,车臣汗部首领硕垒上书后金,并贡驼马为礼。

不久,土谢图汗部首领衮布、札萨克图汗部首领素巴第等亦先后向清朝贡献驼马等物,且喀尔喀于清廷之间约定,形成了每年向清廷进贡白驼一只,白马八匹,史称“九白之贡”。清廷也为喀尔喀蒙古封建贵族回以各种赏赐。

清入关后,喀尔克蒙古在沙俄东扩的过程中,领土不断受到骚扰和侵蚀,同时,喀尔喀内部也时常发生内讧。顺治十年,土谢图汗部内部发生矛盾,该部本塔尔与土谢图汗不合,导致本塔尔率部南下投靠清廷。

顺治帝便将本塔尔所部安置在张家口以北的塔噜浑河一代,牧地称“喀尔喀左翼”,封本塔尔为札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随从人员也受到了封赏。

康熙元年,漠北札萨克图汗部也发生内讧,俄木布额尔德尼子额璘沁袭杀其汗旺舒克,震惊整个蒙古。于是,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三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等率兵袭击额璘沁,使其出逃,导致其叔衮布伊勒登等率部投奔清廷,清廷将他们安置在喜峰口外驻牧。康熙三年封衮布伊勒登为札萨克多罗贝勒,称喀尔喀右翼。

当时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实力强劲,首领噶尔丹乘喀尔喀内乱,于康熙二十七年率三万大军入侵喀尔喀,击败土谢图汗,又逼迫哲布尊丹巴逃亡。噶尔丹乘胜追击,又攻入车臣汗牧地,使得喀尔喀蒙古各部率众南下投清。

康熙三十年,清廷举行了“多伦诺尔会盟”,编审旗分安置喀尔喀蒙古部众,加强北方边防。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击败噶尔丹,收复喀尔喀漠北牧地,至此,漠北蒙古最终臣服于清朝。

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归附清朝后,清廷将其原有组织整编为“札萨克旗”,并为各旗划定所辖区域,选有功之贵族封为王公任札萨克,世袭统治。

其中漠北蒙古以及后来归附的漠西蒙古称为“外札萨克旗蒙古”,漠南地区称为“内札萨克旗盟蒙古”,内外札萨克蒙古统称为“外藩蒙古”或“藩部”。

漠北、漠南蒙古既然正式划入了清王朝的领土,那么朝廷自然要派遣官员加以管理。雍正朝,额驸策凌因功被封为超勇亲王,将原属土谢图汗的一部分区域单独划出,作为策凌的部属,称为“赛音诺颜部”,至此喀尔喀蒙古从原先的三部增至四部。

乾隆中期以后,漠北喀尔喀中的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由库伦办事大臣管辖;札萨克图汗、赛音诺颜部则由乌里雅苏台将军兼辖;位于漠北西部的杜尔伯特以及土尔扈特等部,共十五旗,则由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

“内属蒙古”的定义并非是整个漠南蒙古,漠南蒙古被分为两大部分,北边靠近漠北蒙古的地区称为“六盟”,即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

以上六盟的性质也属于外藩蒙古,同样采取的是以封王世袭统治的方式。而漠南蒙古南部地区,即靠近京师的地区,则属于“内属蒙古”。

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最大的区别就是“官不行世袭,事不得自专”,朝廷在内属蒙古地区设官直接管理,分设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接壤东北地区的则由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管辖。

需要注意的是,内属蒙古也不仅仅是漠南以北地区,还有漠北的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等地,此外,凡是设在蒙古地区的官方牧场,也被划入内属蒙古的范畴。

来源:左都御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