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热闹背后,真正值得咂摸的,是吴家这套“把亲情当公司运营”的新玩法:大姐Sandy当CEO,二姐管培训,小妹抓造型,弟弟鹿希派成了首位签约艺人——一家子把客厅直接改成董事会,连生日蛋糕都像是股权分配仪式。
照片里三姐妹并排一坐,评论区立刻炸成“宪哥上辈子拯救银河系”现场。
可热闹背后,真正值得咂摸的,是吴家这套“把亲情当公司运营”的新玩法:大姐Sandy当CEO,二姐管培训,小妹抓造型,弟弟鹿希派成了首位签约艺人——一家子把客厅直接改成董事会,连生日蛋糕都像是股权分配仪式。
别以为只是“有钱人的家家酒”。
细看分工,刚好踩中娱乐圈三大痛点:主持人青黄不接、造型师审美断层、音乐制作烧钱。
吴宗宪甩出5000万,不是豪气,是精准——把自家孩子塞进行业最缺人的坑,既省了猎头费,又堵住“靠爸”的嘴:公司盈亏直接和年夜饭挂钩,谁还敢摆烂?
最妙的是小妹Vivian。
帕森斯光环加身,却挑了“星际旅行”做首秀主题,听起来像二次元,实则是预算最友好的系列:金属面料、PVC、反光涂层,全是批发价就能搞定的“未来感”。
她懂行,也懂省钱,时尚博主一推,订单先飞进来,工作室房租直接有了着落。
吴家第一次让人看到“星二代”三个字后面,跟着不是炫富,是现金流。
再说鹿希派。
被亲爹钦点制作人,压力比录音棚的低音炮还沉。
吴宗宪在直播里一句“打榜阶段”,等于把儿子扔进斗兽场:亲爹当裁判,观众自然拿放大镜数拍子。
可换个角度,这也是最快撕掉“靠爸”标签的办法——歌好,听众先闭嘴;歌烂,全网吐槽贴标题都替他写好,省得公关团队再费脑。
成败一次到位,比慢慢磨人设高效多了。
至于二姐,低调到连名字都懒得给热搜,却选了最吃灵感的4A广告。
创意总监的KPI是“爆款”,她偏用家人做素材:圣诞节家庭聚会照片,被她裁成三格漫画,配上“回家就是回到最野的甲方”文案,直接拿客户年度大奖。
外人看来是“资源咖”,内行明白,她把私生活拆成商业弹药,省下的模特费、版权费,够再拍三支短片。
吴家的人,连亲情都能报账。
网友吵着要买Vivian同款,等着看鹿希派会不会翻车,却忽略了一个信号:吴宗宪把“家庭”升级成“集团”,下一步是打包上市。
明年家族演唱会,四个孩子各管一环,票务、舞美、周边、版权,一条龙的利润全锁在自家口袋。
别人开演唱会是营业,他开的是股东大会——观众挥舞的荧光棒,都是一张张赞成票。
这么一看,那张生日合照哪是什么温馨画面,分明是招股书封面:三姐妹笑得越松弛,背后商业齿轮咬合越紧。
娱乐圈不缺星二代,缺的是把血缘写进商业计划书的狠人。
吴家只是提前一步,把“我们是一家人”翻译成“我们是一个品牌”——至于品牌能跑多远,得看鹿希派的专辑、Vivian的下一季、Sandy的金钟奖能不能连成一条持续上涨的K线。
观众可以吐槽,可以吃瓜,但别急着羡慕。
吴家示范的,不是“如何投胎”,而是“如何把投胎手牌打成同花顺”——先把亲情拆成股份,再把才华折现,最后用时间证明:一家人只要目标一致,餐桌就能变会议桌,生日歌也能当上市钟。
来源:热点娱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