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普通中国夫妻在北欧超市搬了九年货,最后居然搬出了一种让人羡慕的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普通中国夫妻在北欧超市搬了九年货,最后居然搬出了一种让人羡慕的生活?
晓磊没升职,没跳槽,也没靠什么风口暴富。
他就是每天早上七点准时推开超市的玻璃门,和同事点头打招呼,把一箱箱泡面、辣椒酱、豆腐乳摆上货架。
妻子负责挑货,专挑那些中国超市不敢进的冷门产品——比如螺蛳粉、梅干菜、老干妈。
没人想到,这些“土味零食”成了瑞典老人的爆款,公司直接给她升了采购顾问,工资涨了四成。
他们那套220万买下的公寓,现在值280万。
没炒房,没杠杆,就是老老实实提前还贷。
利率涨了15%,他们不慌,因为早就把月供压到不到三千块。
社区评上“斯德哥尔摩最佳居住区”,新开的中文国际学校离家步行十五分钟,儿子拿的是全额奖学金,女儿进了免费大学,学的是社会学——她说想研究“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活得比在老家还踏实”。
自媒体账号有十二万粉丝,不是靠卖惨,也不是靠滤镜。
他们拍的是冬天去森林捡松果,夏天在自家小农场摘蓝莓,女儿用瑞典语背唐诗,爸爸在超市教老奶奶怎么用筷子夹饺子。
没人教他们怎么拍,他们只是把日子过成了别人想看的剧。
瑞典的“全民自由权”让他们在郊区租了块地,不种花,不养狗,种萝卜和白菜。
邻居以为他们是退休的艺术家,其实他们只是不想再吃超市里那点塑料包装的菜。
去年冬天,他们自己腌了五十斤酸菜,寄回国内给亲戚,附了一张纸条:“这味道,比直播间里卖的真。
”
政策在变,永居从五年缩到三年,但得考瑞典语。
晓磊考了三次,第二次没过,他蹲在图书馆门口啃课本,旁边一个白发老太太帮他纠正发音,后来成了每周一起买菜的伙伴。
养老金能转回国内?
他们没急着办,说“先留着,等老了回老家开个小店,卖泡面和辣椒酱”。
他们没喊“逆袭”,也没晒“成功学”。
只是每天早上七点,超市的灯准时亮起,货架整齐,货品新鲜,孩子在教室里读书,父母在厨房里腌菜。
你问我什么叫安稳?
不是存款数字,不是房子几套,是你在异国他乡,能把一碗泡面煮出家的味道,还能让别人也想尝一口。
这不是励志故事,是活法。
来源:初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