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位自称拥有清华本硕博学历的“学霸”在直播间抛出争议言论,称“一建、一造就是屌丝垃圾证”,并表示自己要考的是结构工程师,此言一出,在建筑工程领域掀起不小的波澜。
近日,一位自称拥有清华本硕博学历的“学霸”在直播间抛出争议言论,称“一建、一造就是屌丝垃圾证”,并表示自己要考的是结构工程师,此言一出,在建筑工程领域掀起不小的波澜。
当高等学府的标签与对行业基础证书的轻蔑挂上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本证书的真正价值,真能仅凭学历的高低来论断吗?
学术的象牙塔尖,确实需要结构力学般的精密推演;但百米高楼的施工现场,也同样离不开一建证书背后所代表的管理积淀与实战智慧。
结构工程师勾勒的是建筑的骨架,而一建持证者所维系的,却是工程的血肉生命——进度、成本、安全,无一不是千钧之重。鸟巢的设计再惊艳,若没有项目经理在工地协调万千建材与工序,一切也只是停留在纸上的曲线。
将证书粗暴划分等级,折射出的或许是某种对行业生态的陌生与割裂。那些被称作“屌丝”的一建持证人,很可能是深谙十几种施工工法的“现场博士”,也是睡工棚、守工地、调度千头万绪的“项目指挥官”。
他们手中的证书,不是应试能力的奖状,而是把蓝图落实为广厦的核心竞争力。
更值得警觉的是,当一个行业中的精英开始轻视那些支撑行业运转的基础认证,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信号。
如果连顶尖高校的学子都认为唯有“高精尖”才值得奔赴,那么那些在中国建造一线默默耕耘的百万工程项目管理者,他们的专业价值与尊严,又将如何安放?
真正的高度,从不依靠贬低他人而建立。
就像参天大树与小草,本就不属同一维度比较;一木难成林,万草可固土。在工程建设这条环环相扣的长链上,结构工程师与项目经理,本就是命运相依的同行者——前者赋予建筑以百年挺立的根基,后者则负责让工程从理想稳妥落地,成为现实。
来源:土木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