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鹤岗第一批买房的人开始撤离,有人宁愿赔钱买房子,也要离开这个地方,更多当地人逃离的细节曝光,房屋中介透露真相。
文| 一线吃瓜菌
编辑| 一线吃瓜菌
鹤岗第一批买房的人开始撤离,有人宁愿赔钱买房子,也要离开这个地方,更多当地人逃离的细节曝光,房屋中介透露真相。
这座城市的真实情况怎么样?适合其它地方的人去安居吗?
9月28日,有一条《鹤岗:宜居城市,和美家园》的新闻被发布出来,评论区网友没少吐槽。
有人质疑记者为什么不多采访点年轻人,是不是满大街都找不到年轻人才不采访的。
还有人透露,鹤岗房价,如今已经被终结垄断,而且和哈尔滨、沈阳这些地方不相上下。
知情人提出更扎心的细节,坦言鹤岗工农区供热现在还没预热,暖气拔凉,半夜人都被冻醒,打电话给工作人员,人家就让放水,结果放了一夜水。
个别网友的评论毫不避讳地提到,鹤岗以前环境不好,养活不少人,现在环境好了,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
提到鹤岗这个城市,很多人都能想起几年前,不少城市的房价还是几千元一平米,普通人的收入在大城市买个厕所都费劲时,鹤岗的房价脱颖而出。
4万元左右就能在鹤岗买一套房子,直接让不少年轻人实现拥有房产的理想。
但生活不是只有房子,鹤岗本地工资普遍1800到3000元,有个广州小伙子,原本想着在鹤岗能远程办公,有房子住,还不影响自己赚钱。
结果小伙去了鹤岗才发现,那个地方网络三天两头断,想找个兼职,超市收银才给2200元,快递分拣2800元顶天了,这些工作的强度还不小。
关键是鹤岗这个地方天气比较冷,冬天55平米的房子,一年就得交1390元的暖气费,要是买老破小顶楼,暖气还不热,人在屋里穿棉袄都打哆嗦。
就像这次评论区网友提到的,鹤岗的暖气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北方人到鹤岗还能适应一下,但南方人到鹤岗生活有很大的挑战。
像普通人把手机掏出来拍个雪景,咔嚓手机就关机,鸡蛋放阳台能冻裂,汽车不罩保暖的东西根本打不着火。
有对夫妻停了暖气想要省点钱,改开空调加小太阳,结果电费比供暖费还贵,家里猫都冻得钻被窝不肯出来。
鹤岗价格比较便宜的房子,一般都是在交通不便利的,比较偏离市中心的地方。
从这些地方买菜,开车还得5公里,不想做饭的遇到晚上9点安管关门,外卖就剩下烧烤可以点。
有个姑娘发高烧,跑去医院排队3个小时,结果设备老旧查不出毛病,最后还得折腾去哈尔滨。
年轻人更憋屈,商场就2家,电影院3家,周末除了逛超市就是窝在家里数房梁。
但鹤岗也有人过得还可以,上海退休教师拿着养老金在鹤岗雇保姆,冬天穿短袖吃冰棍儿,夏天种菜遛弯。
还有帮忙搞直播的年轻人,靠着线上接单,月入上万,但这些人要么不差钱,要么不靠本地吃饭。
归根结底,鹤岗的房子便宜,还是和当地人跑光了有一部分关系,当地10年少了十几万人,留下的空房子比人多,主要就是当地工作少、医院远、冬天冷得难熬,房子再便宜也住不下去。
那些当年跟风去的年轻人,好多人房子挂中介半年都卖不掉,亏本也认了,更多细节曝光,让人后怕。
鹤岗两三万一套的房子,基本都是顶楼老破小,或者矿区回迁房,好多外地人跑来才发现,房子就得掉渣,冬天暖气还不热乎。
要是买三楼四楼这样的黄金楼层,那得掏个六七万,还是有人图便宜在这里买房子。
个别人买到的是棚改房,雨季屋顶漏水严重,修一次得花800块,一年修两三回很费心,还有的过户时才发现,土地性质不清不白,白白搭进去几千元手续费。
本地人还经常劝别人,别光看房价,冬天水管冻裂、楼道灯坏了,修起来都是钱。
去年鹤岗开发了高档小区,小洋房买到5000多一平米,176平米的三居室,奖金100万。
本地人吐槽,这高档小区车位都敢卖20万,买车位的钱都够买4套老房子了。
但官方透露,现在外地人买房占3成,比5年前多了将近4倍。
当地物价倒是不高,早市5块钱能吃饱,菜价只有大城市三分之一,烤肉店肉串1元5串,俩人80块撑得走不动路,商场里卖的厚外套139块,50块的卫衣一抓一大把,住起来是有些舒适度的。
但孩子考大学、大人跟着外出去打工,城里就剩老头老太太晒太阳,现在当地在吸引线上工作的年轻人,带娃定居的还是少。
当地三甲医院有是有,可就医还是得坐3个小时火车跑哈尔滨做手术,社区医院近是,但看个病还得往城市里跑,普通人遇上个小病还能忍忍,大病真不敢耽搁。
今年8月底,有新闻说鹤岗要花10亿元建设机场,增强这个地方和外界的交流,但短期内,鹤岗能做出的改变是比较少的。
体制外月薪不稳定,买了房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是个比较棘手的事情,鹤岗的真面目也逐渐被暴露出来。
关键时候,一条报道让人似曾相识,那是黑龙江鸡西,有二手房每平米153元,一套65平米的二手房,挂牌总价1.2万元。
中介透露像这样每平米几百元的房源,占少数,这种房子的位置一般都不太好。
老房子的水电装下来一点也不便宜,有的要几万块,比买一套老房子的花销还要大。
鸡西的个别二手房价格能到这个水平,让不少人想起当年鹤岗就是靠便宜的房价,吸引到大家的注意。
很多年轻人奋斗半生,就是为了有个温馨的小家,但价格低的房子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日光之下无新事,很多故事在反复上演,而那些阅历丰富的、有智慧的人,总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事情的本质,用有限的精力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来源:一线吃瓜菌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