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基,许多新手却忽略了这最基础的一环。随便抓把园土就匆忙下种,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苗子日渐羸弱,直至枯萎。拔出植株一瞧,茎基部早已腐烂变褐,这便是典型的豌豆基腐病在作祟。豌豆最忌重茬,病菌会在同一块土壤中逐年累积,聪明的老农深谙此道,总会实行三年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基,许多新手却忽略了这最基础的一环。随便抓把园土就匆忙下种,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苗子日渐羸弱,直至枯萎。拔出植株一瞧,茎基部早已腐烂变褐,这便是典型的豌豆基腐病在作祟。豌豆最忌重茬,病菌会在同一块土壤中逐年累积,聪明的老农深谙此道,总会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播种前深翻整地,撒入生石灰调节酸碱度,这些看似繁琐的步骤,恰恰是构筑防病第一道屏障的关键。健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茁壮的豌豆。
播种时机与方法,更是决定成败的核心要素。看到别人播种便盲目跟风,结果很可能因为季节选错而前功尽弃。豌豆是典型的冷凉型作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一旦超过25摄氏度,发芽率便会急剧下降。北方地区多在2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抢墒早播,而南方则习惯于秋播,时间集中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在炎热的7月播种,高温只会导致出苗困难并且病害频发。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必须时刻铭记在心。
最让人扼腕叹息的错误,莫过于对种子的处理不当。这一点至关重要,并且是新手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不浸种,或者说浸种方法完全错误。许多人直接将干种子撒入土中,导致出苗时间参差不齐,有的早已破土,有的却杳无音信。豌豆种子的吸水膨胀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正确的做法是,将先膨胀的种子挑出先行播种,后膨胀的则稍后处理。家庭少量种植时,甚至可以将先膨胀的种子置于0至2摄氏度的冰箱中暂存,待所有种子都膨胀后再统一播种。还有一个更专业的技巧,播种前使用0.1%浓度的钼酸铵溶液浸泡6小时,能够极大地促进根瘤的形成,这个小窍门,甚至于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手都未必知晓。
日常管理中的浇水施肥,同样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豌豆虽有根瘤菌固氮,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施肥。若不施足基肥,豆苗便会因“断奶”而缺乏后劲,长势堪忧。豌豆需要均衡的养分,整地时基肥要充足,花期至始荚期更要适时追肥。浇水更是如此,豌豆不耐涝,水分过多极易造成烂种烂芽,尤其在催芽阶段,必须严格控制浇水量与温度。有经验的种植者都清楚,花期至始荚期若土壤水分低于20%,需要适当补水,然则必须杜绝沟渠积水。
病虫害的防治,考验的是种植者的预见性。新手们要么乱打药,要么完全不设防,等到问题爆发时往往为时已晚。豌豆苗期抵抗力弱,极易感染根腐病、基腐病等。一旦发病,病菌会借助喷淋的水分迅速蔓延。预防永远重于治疗,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和苗盘进行消毒、及时剔除病株,这些措施远比事后补救更为有效。倘若真的发病,也需立刻用药,基腐病初期可淋施恶霉灵,根腐病则可用多菌灵拌种或用恶霉灵灌根。防病,一定要趁早。
种植豌豆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活,但它确实需要种植者投入足够的细心与耐心。避开这五个常见的误区,掌握其中的关键技巧,相信你一定也能亲手种出那片绿油油、挂满沉甸甸豆荚的丰收景象。从现在开始,用对的方法,让你的豌豆种植之路事半功倍,收获满满的喜悦与成就感。你是否也曾被这些问题困扰过?不妨分享你的种植故事,让我们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来源:生活故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