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索夫斯基用几根食指就把周跃龙的信心按进台面,1-6,这比分像一块冰冷的石板,把观众的期待直接砸碎。
利索夫斯基用几根食指就把周跃龙的信心按进台面,1-6,这比分像一块冰冷的石板,把观众的期待直接砸碎。
特鲁姆普随后也把马克艾伦的冲劲按死在6-3,北爱尔兰的时钟指到晚上八点,决赛只剩这两位英文名字绕口的英国人。
中国选手全部回家,留下的只有一张写着“加油”的纸片,风一吹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周跃龙整场比赛只赢一局,那一局他用了四十二分钟,绕球台走了两圈半,擦了六次巧粉,出杆前还深呼吸三次。
对面利索夫斯基平均十八分钟就能解决一局,最长的一次是第三局,二十二分钟,因为那局球台上剩了七颗红球躲在一堆彩球后面。
差距不是球风,是节奏。
利索夫斯基打快,快里有准;周跃龙想准,准里没有狠。
节奏一旦跟不上,就像老人追公交,车早就走了,他还在原地喘。
特鲁姆普赢马克艾伦的六局里,有三杆破百,最低一杆117分,最高一杆134分。
艾伦只在第二、第五、第七局拿了分,都是因为特鲁姆普长台打丢留下的红球。
世界排名第一不是靠对手失误吃饭,而是靠对手失误后立刻再送一杆。
特鲁姆普赛后说“我只是保持专注”,翻译过来就是“我不给你第二次机会”。
艾伦想打出气势,气势撞在钢板上,钢板纹丝不动。
中国选手这次集体哑火,数字列出来就像账本:四人出战,总胜局八局,总负局十六局。
赵心童被乔丹布朗剃光头,0-4,整场比赛布朗只让他站起来三次。
斯佳辉16进8,打满九局,最后一局黑球没进,对手捡漏,观众鼓掌,他的教练在球员通道里呆站了二十秒。
丁俊晖、肖国栋干脆没来,理由是“签证”或“行程”,但签证窗口两周前就开了,行程也未见冲突,只剩一句潜台词:奖金不高,积分不重,不值得跑一趟。
中国台协给不出惩罚,也拿不出鼓励,选手自然用脚投票,机票比信心更诚实。
国内直播间的弹幕刷得最多的是“周跃龙还年轻”。
可利索夫斯基只比他大一岁,排名还低两位。
年龄解释不了比分,解释得了的是训练环境。
利索夫斯基每天跟特鲁姆普、塞尔比打对抗,一局球输了立马再来,周跃龙在国内找不到同档次陪练,只能跟教练打固定套路。
套路是死的,比赛是活的,活的东西打不赢死套路,就是被生活教育。
奖金也能说明问题。
北爱尔兰公开赛冠军五万英镑,亚军两万英镑,四强一万。
这点钱在北上广深买不了一套房的首付,却要选手连续五天每天打六小时,算上机票酒店,净收入不如回省队带学员。
经济账算不过来,动力账更算不过来。
丁俊晖当年打比赛是为了争一口气,现在的年轻选手打比赛是为了交房租,两种劲头不是一个型号。
台协其实也明白,但明白和动手是两回事。
训练补贴发到省队,省队再发到个人,中间层层扒皮,到球员手里只剩车票钱。
没有高水平陪练,没有稳定赛事奖金,选手只能靠自己拼,拼到半决赛就算赢,拼不到就回家。
周跃龙回家路上刷手机,看到利索夫斯基发的训练视频,配文“离决赛还有六小时”,他关掉屏幕,拉上眼罩,估计脑子里只剩一句话:我怎么还在路上。
决赛晚上八点,特鲁姆普带着世界排名第一的头衔,利索夫斯基带着连斩中国选手的气势。
两位英国选手在北爱尔兰打决赛,中国观众隔着六小时时差看付费直播。
解说员还在重复“国手需要加油”,可油在哪,该怎么加,没人给出具体路线。
球迷群里有人提议众筹给选手请外教,刚说完就被管理员踢了,理由是“别做梦”。
梦都不敢做,球杆怎么敢举。
最后把话说穿:输了就是输了,找理由只会让下次输得更惨。
周跃龙1-6不是偶然,是系统里每个松掉的螺丝一起崩掉的结果。
特鲁姆普和利索夫斯基只是把光线打在中国台球身上的裂缝照得更亮。
亮完之后,修不修、怎么修,是继续拿“年轻”当遮羞布,还是把训练、奖金、后勤、赛事一条线拉直?
老头老太太都懂:问题摆在台面,不解决它就一直在那里。
所以下次看到中国选手又输个1-6,你准备再骂一句“不争气”,还是干脆关电视?
来源:大气鲸鱼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