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到明星,刘宇宁他凭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5:30 1

摘要:二十出头的刘宇宁蹲在后厨刷盘子,手上沾着油渍,嘴里哼着《走马》,哼到副歌时突然停住——老板骂他“别唱了,专心干活”。

凌晨三点的丹东老街,路灯昏黄,烧烤摊的油烟混着冷风往人脸上扑。

二十出头的刘宇宁蹲在后厨刷盘子,手上沾着油渍,嘴里哼着《走马》,哼到副歌时突然停住——老板骂他“别唱了,专心干活”。

那时候,没人会想到,这个在后厨打杂的年轻人,七年后会站在《歌手2024》的舞台上,和那英同台飙高音;

会在《长歌行》里用一双“会杀人的眼睛”让观众又爱又恨;

更会在《折腰》里演一个“冷面阎王”,结果因为“宠妻人设”上了热搜,被粉丝疯狂截图:“刘宇宁,你到底还有多少张脸?”

从街头直播到顶流艺人,他的每一步都像是“逆着规则”在走——别人靠人设,他靠真实;

别人抢快钱,他熬长线;别人红了就飘,他红了反而更拼。

所以,刘宇宁到底凭什么?

早期刘宇宁在街头唱歌,图源网络侵删

刘宇宁的早年经历,写出来像一部苦情剧剧本——

4岁丧父,靠爷爷奶奶拉扯大;

16岁揣着800块闯深圳,在赣菜馆当学徒,月薪200块,切土豆切到手指流血,老板扔给他一块创可贴说“别耽误干活”;

回丹东后,他在火锅店驻唱,客人点一首歌给5块钱,唱到嗓子沙哑,还要被醉汉起哄“再来首《爱情买卖》”。

2014年,他和发小阿卓、大飞组了“摩登兄弟”,在安东老街直播。

设备是二手的,观众最多几十人,冬天手冻僵了搓一搓继续弹吉他,夏天汗流到眼睛里也不敢擦——因为一低头,直播镜头就歪了。

别人做网红是为了“红”,他做网红是因为“只能这样唱下去”。

2017年,他翻唱《讲真的》突然爆火,直播间从几十人冲到10万+,丹东老街被粉丝挤得水泄不通。

媒体一窝蜂来采访,标题都是“一夜成名的奇迹”,但没人提他之前唱了三年冷板凳。

后来他回忆:“那会儿直播完,我和阿卓蹲在路边吃泡面,他说‘宁哥,咱是不是要火了?’我说‘火个屁,明天还得按时开播’。”

刘宇宁接受人民日报采访,图源网络侵删

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刘宇宁比谁都清楚——“网红”这俩字,要么成为垫脚石,要么成为天花板。

2018年,他接到《歌手》踢馆机会,全网嘲“网红也配上专业舞台?”

结果他一开口,弹幕安静了,乐评人写:“他的嗓音里有种‘我偏要勉强’的倔。”

同年,他演了第一部戏《热血少年》,饰演小混混卫乘风。

非科班出身,他就用最笨的办法——把剧本翻烂,台词背到做梦都在念。

有一场被打的戏,对手演员没控制好力度,他颧骨淤青了半个月,却笑着说:“这下更像街头混饭吃的了。”

到了《长歌行》,他演冷面侍卫皓都。导演嫌他“眼神太柔”,他就在片场盯着刺眼的灯光练“杀人眼神”,拍到眼球充血。

剧播出后,“皓都掐腰”上了热搜,观众说:“刘宇宁演出了‘爱是克制’的性张力。”

别人说“网红演戏就是玩票”,他偏要证明“我能靠这个吃饭”。

《折腰》剧照,图源网络侵删

《折腰》里,他是杀伐果决的军阀魏劭,前期冷血到“连呼吸都带着杀气”,后期爱上女主后,一个“低头抿唇笑”让观众集体倒戈:“这哪是阎王?明明是恋爱脑哈士奇!”

《书卷一梦》更绝,他一人分饰三角:顶流明星、疯批权臣、江湖侠客。

拍戏时,他随身带三个笔记本,分别记录三个人物的习惯动作。有一场“权臣黑化”戏,他即兴加了“用指尖碾碎花瓣”的细节,导演当场拍板:“这条过了,够变态。”

观众这才发现:刘宇宁早就不是“那个网红”了——他是能精准拿捏“深情”与“疯批”之间微妙界限的演员。

《书卷一梦》剧照,图源网络侵删

现在的刘宇宁,微博粉丝破千万,OST播放量过百亿,随便发条抖音都能百万点赞。但粉丝最常吐槽他:“宁哥,你能不能有点顶流的自觉?”

——别的明星机场街拍墨镜口罩全副武装,他穿着大裤衩拖鞋溜达,被认出来还主动帮粉丝签名:“签完赶紧回家吃饭啊。”

——直播时粉丝刷礼物,他急得瞪眼:“别花钱!留着买奶茶不香吗?”

——有品牌方高价请他带货,他拒绝:“我用都没用过,怎么忽悠你们买?”

有人问他:“现在红了,怕不怕再跌回去?”他挠头:“怕啊,所以得更努力。哪天你们不爱看了,我还能回丹东老街直播,反正设备我还留着。”

刘宇宁

凭他把“网红”当职业,而不是捷径——三年街头直播是沉淀,不是黑历史。

凭他对机会的“饥渴”——唱OST就唱到“承包影视圈”,演戏就演到“剧抛脸”。

更凭他红了之后反而更“怂”——怕辜负观众,怕对不起自己吃过的苦。

这个时代,多的是“流星式”艺人,但刘宇宁证明了一件事:只要够“轴”,草根也能长成大树。

刘宇宁

来源:晚安昨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