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论文和外媒搭的逻辑链看着特“顺畅”,中国人想吃更多肉蛋奶,就得要更多大豆当饲料;巴西为了给中国供大豆,就得扩大种植面积;一扩大种植,就得砍热带雨林。
10月15日,《自然》子刊一篇一区顶级SCI论文炸了锅。
标题直接把中国肉蛋奶消费和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绑一起,说“中国富含动物蛋白的饮食依赖巴西土地水资源”。
紧接着外媒就跟上了,拿着“科学背书”喊“中国环保原罪”,这事儿看着挺唬人,其实细扒全是漏洞。
这论文和外媒搭的逻辑链看着特“顺畅”,中国人想吃更多肉蛋奶,就得要更多大豆当饲料;巴西为了给中国供大豆,就得扩大种植面积;一扩大种植,就得砍热带雨林。
最后绕来绕去,把雨林被毁的锅扣给中国消费,但咱就想问一句,这链条里最关键的一环,他们咋故意漏了?
漏的就是“在巴西,谁在主导毁林种豆”,查下相关机构的结果就清楚了,巴西毁林种大豆的前五名企业,全是欧美资本的美国邦吉、美国嘉吉、美国ADM、印度奥兰、美国高鸿。
这些企业为了赚快钱,根本不管雨林死活,直接推动砍伐,可论文和外媒偏偏对这些真凶闭口不谈,反而盯着正常买合法大豆的中国消费者骂。
这逻辑就像西贝用预制菜,不怪店家省成本,反倒怪去吃饭的食客“你不来吃,店家就不用预制菜”,离谱到没边儿。
光看逻辑不行,咱再扒扒论文的数据,更有意思,它特意强调“中国人均动物蛋白供应量超日韩”,想营造“中国消费过量”的印象。
可它没说的是,日韩的人均动物蛋白消费,在全球连前50都排不进去。
查经合组织的数儿就知道,日本人均每天53克,韩国62克,就算中国按论文说的超了,撑死也就63克。
这数儿跟英国差不多,比欧洲平均水平还低点儿,也就比新西兰、捷克这些国家高一点,在全球排第50名左右。
反观欧美,冰岛103克、美国83克、法德都70多克,就连被拿来“做文章”的巴西,都有65克,比中国还高。
论文对这些全不提,就盯着“中国消费增长快”说事儿,这不叫科学分析,这叫选择性失明。
本来想觉得“增长快”就算个问题,后来发现更扯的在后面,要是把植物蛋白算进去,中国的膳食结构其实特合理。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蛋白质总供应量128克,全球排第七,比美国、法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都高。
更关键的是,中国动植物蛋白各占一半,差不多都是63克,植物蛋白还略多一点。
这结构不光健康,还特环保,要知道,动物养殖的碳排放比植物生产高多了。
同样重量的蛋白,植物蛋白碳排放不到牛肉的1%,土地占用不到牛肉的1/20,就算是咱常吃的猪肉,碳排放也才是牛肉的1/7。
反观欧美,膳食里动物蛋白占比高得离谱,既不利于健康,又给环境添负担,可这些事实,论文和外媒全当没看见。
数据说清了消费情况,再看看实际保护行动,谁在做事谁在嘴炮,一目了然。
中国企业早就在巴西干实事了,中粮2014年就开始建大豆可追溯供应链,卫星遥感、现场核查这些技术全用上,实时盯种植里的毁林情况。
它搞的“零毁林”标准,比巴西本地法规还严,2023年这标准还拿了欧洲饲料工业联合会的认证,成了欧洲买环保大豆的基准。
到2024年,中粮已经能做到采购大豆100%可追溯,第一船符合标准的大豆都运到天津港了,这才是真刀真枪护雨林。
还有先正达集团,2019年就在巴西搞轮作项目,当地有些牧场因为过度放牧,植被都稀了,先正达就先清理施肥种大豆,等土地肥力恢复了再种牧草,循环着来。
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座农场加入,恢复的退化土地快28万公顷了,这不是瞎折腾,是真给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找路子。
更别说巴西2023年搞的“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中国也明确支持。
这基金规则挺实在,保护1公顷森林奖励4美元,要是砍了或者用得不合理,就罚款,最高能到800美元1公顷,用经济杠杆倒逼保护。
2024年卢拉访华时,中巴联合声明里还特意提了这基金,以后中国大概率会参与运作,实打实投钱出力,可再看看欧美,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
那基金有个加入条件,成员国年森林砍伐率不能超0.5%,可加拿大2023年一场山火,直接烧了本国7%以上的森林,破坏率是基金标准的14倍还多。
大火不光毁了生态,还往大气里排了巨量二氧化碳,污染全球空气。
但欧美媒体对此集体哑巴了,不骂加拿大应对不力,也不提它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反而把锅甩给“全球变暖”,连“山火加剧变暖”的循环都不敢提。
更双标的是饮食这事儿,咱说让欧美少吃点牛肉、多吃点猪肉,或者把牛奶换成豆浆,这样能大幅减排光牛排改猪排,就能省近25亿吨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6.5%,还能腾出几百万平方公里草场。
可这话刚说出口,就被欧美骂“不尊重饮食文化”“干涉自由”,可轮到中国,他们就立马换副嘴脸,只谈“环保责任”,合着规矩都是他们定的?
中国在环保上的底子,欧美真该学学,中国人工林面积全球第一,光伏、风电的装机量和发电量也都是世界第一,碳市场、绿色金融这些领域也在慢慢摸索。
可这些成就,外媒要么忽略,要么抹黑,一门心思放大“中国环保问题”,本质就是想转移自己的责任,保住自己的话语权。
本来想觉得这就是场简单的环保争议,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就是一场话语权博弈:中国用均衡膳食践行环保,用企业行动护雨林,却被无端指责;欧美一边吃着高碳的牛肉,一边纵容资本毁林,还装“环保卫士”。
如此看来,环保不该是政治博弈的工具,更不该是骂人的武器,它该是全人类的事,得各国坐下来平等商量,一起做事。
中国不妨更主动点,比如每年发个《全球森林火灾报告》,把各国火灾面积、碳排放、应对措施都列清楚,让大家看看谁在真保护、谁在装样子。
要是有些国家长期不作为,那就要求他们的出口企业提供减排追溯信息,甚至用更严的贸易措施倒逼,让他们知道森林保护不是“自家私事”。
说到底,谁在做事,谁在嘴炮,数据和行动都摆着呢,巴西雨林的锅,中国不背,环保的责任,也不该只让中国扛。
来源:有风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