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首36年铁路财务路,满心感慨:从扎麻花辫的出纳到女总会计师,我读懂了“每分钱的温度”
我,85年财校毕业分配到铁路,最终在总会计师岗位退休。
回首36年铁路财务路,满心感慨:从扎麻花辫的出纳到女总会计师,我读懂了“每分钱的温度”
1985年:扎着麻花辫,走进财务科
1985年夏天,财校毕业证书的墨香还未散尽,我便抱着崭新的账本,走进了铁路机务段的财务科。
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不曾想到,三十六载春秋过后,自己会在总会计师的岗位上为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初为出纳:老科长教我“懂钱的温度”
财务室的算盘声,伴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轻轻回响。
初为出纳时,我小心守着保险柜,将每一张钞票摩挲平整,在现金日记账上落下工整字迹。
老科长常说“好会计要懂每分钱的温度”,这句话,成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当算盘声被键盘声慢慢取代,手工账本换成了电子系统,我曾在深夜反复对照两套系统,只为确保每一组数字在时代更迭中精准传承。
决算夜:三天翻遍五年账,雪花映凭证
正是这份对精准的执着,让我在接下来的决算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松懈。决算科灯火通明的夜晚,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
每逢年末,算盘珠响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曲,凭证堆成小山。
有一次,为核对一笔机车检修成本,我连续三天翻遍五年的账册,最终从泛黄的票据里找到了那笔被遗忘的折旧计提。
当报表终于平衡的那一刻,窗外飘落的雪花,恰如漫天飞舞的凭证,纯净而庄严。
2007年:首批女总会计师,在驾驶室懂了“国家命脉”
2007年春天,凭借多年扎实的积累,我成为路局首批女总会计师之一。
第一次踏进轰鸣的机车驾驶室调研能耗,老师傅打趣道:“总算有财神爷来体验我们前线了!”在机器的轰鸣中,我一笔一画记录下每一度电的流向,忽然也懂了父亲当年常说的那句话:“铁轨上跑的是国家命脉。”
那些年:露天料场冻僵手,却暖在心里
那些年,我带着团队走遍每一个车间,从一颗螺丝钉的采购到燃油的管理,牵头落地了七十多项节支措施,每一项都抠到实处。
记得有一年寒冬,为核查废旧钢轨的处置情况,顶着寒风,我们在露天料场整整清点了三天,最终挽回的损失,相当于全段三个月的水电费。
看着重新规范的流程,即便手指冻得僵硬,心里却分明感受到账本里透出的那股暖意。
来源:花丛潇洒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