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条短信不是谁随便发的广告,而是省里统一推送的公共提醒。目的也很直白:让更多人知道并去开通地震预警,平时多一点准备,遇到事儿能有个反应时间。10月24日,甘肃省地震局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篇说明,说明了这次短信的来龙去脉,还教大家怎么在微信里打开小程序并设置
这两天,好多人都收到了一条来自甘肃省地震局的公益短信,提醒去微信搜“甘肃地震台”小程序,打开地震预警功能,好在有警报时能及时收到提示,方便应对震情。
这条短信不是谁随便发的广告,而是省里统一推送的公共提醒。目的也很直白:让更多人知道并去开通地震预警,平时多一点准备,遇到事儿能有个反应时间。10月24日,甘肃省地震局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篇说明,说明了这次短信的来龙去脉,还教大家怎么在微信里打开小程序并设置预警。那篇推文里提到,短信是为提高公众的防灾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而发的,同时把地震预警的原理、发布策略和设置步骤指向了两份官方文件,方便关注的朋友去查。
小程序怎么工作,官方也交代得比较直接:它根据地震的预估烈度来推送警报。换句话说,不是任何次地震都会把警报推给全省人,而是按可能受影响区域和强度来分发。大家要是想看具体细节或设置说明,可以看这两个链接:
讲清楚时间线和流程更好理解。省里先把文字说明准备好,然后通过统一渠道向全省手机用户发短信,短信的作用就是把大家引导到“甘肃地震台”这个小程序里注册、开启服务。想开通的话,打开微信,搜“甘肃地震台”,按提示走完设置流程就行。官方在推文里也说了,如果有人对预警的技术细节或发布策略感兴趣,可以去查看上面那两份文件,信息是公开的。
有人会担心两件事:这短信到底靠不靠谱,和小程序发的预警准不准。关于消息来源,能把短信内容和推文在甘肃省地震局的公众号上查到,媒体也有转载,属于官方渠道发出的宣传。至于预警本身的技术面,这类服务通常靠地震监测网、震情预估模型和信息下发通道来运转。简单说,监测站探测到地震信号后,会把初步数据传回指挥中心,经过快速计算估出震源位置、震级和可能波及强度,接着按向外传播的影响范围决定哪些地方要先收到预警。把原理和规则公开,官方也是想让公众看得明白,别凭空吓唬人。
还有人会怕被频繁打扰或担心误报。官方的逻辑是按预估烈度分级推送,所以不是碰一下小震就群发。你想不开就可以不设,想收到就按提示打开。实际中,预警系统既要尽快把信息送到可能受影响的人手里,也要尽量避免过多误报,这二者之间本来就需要平衡。省局把发布策略放在文件里,一方面是透明,另一方面也给公众评估的依据。
讲点更接地气的操作建议吧。想马上试一试的,步骤挺简单:打开微信,搜索“甘肃地震台”小程序,点开按提示完成注册和开启预警的授权。设置里可以关注下是否允许接收通知,或者是否按烈度阈值来提醒(具体字段以小程序界面为准)。如果你家里老人不太会用手机,帮忙设置一遍,或者把开通方法截屏发给他们,能省不少事儿。
收到预警的时候,别慌。手机弹出来的通常是几秒到十几秒的提前提示,足够做两个基本动作:离开危险位置(窗边、立式家具旁)、找个能挡住落物的地方蹲下或趴下并护住头。家里小孩、老人要有人提醒和带着走。除此之外,收到警报后尽量不要马上打电话给别人占用通信资源,先把情况稳住再联络家人。官方推文里也强调过,这个预警是给大家争一点时间,主要目的是减少慌乱带来的二次伤害。
技术上,预警能快到什么程度取决于震源离你的远近和监测点分布,网络传输也会影响你收到警报的时间。换句话说,能不能接到提示、能提前多少秒,受很多因素制约。正因为这样,官方才把推送策略、预警原理写成文件,给大家看清楚规则,不至于盲目指责系统不靠谱。
网络上这事被不少人转发和讨论,想核实来源的可以去甘肃省地震局的公众号和上面给的链接找原始文件。关心隐私和数据的朋友也可以在小程序里看看它有哪些权限、会不会采集定位等信息,按个人意愿选择是否授权。
最后再说两句比较实在的话:这类公益短信的本意是多一份提醒,少一点措手不及。你要不要开通,怎么开通,都是个人选择。官方把方式和原理都摆出来了,想深入了解的能去看官方文件,不用听信未经证实的传闻。至于平时该怎么准备,简单的应急包、熟悉家里最近的避险点、和家人约好遇到警报的行动方案,这些都能把风险降一档。别把手机当成唯一靠山,预防和自救意识,才是最牢靠的底牌。
来源:天气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