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家丹麦酿酒公司制作了一个仅装有一滴拉格啤酒的微型酒瓶,瓶身贴有嘉士伯标签并配有密封瓶盖。这个可爱的小瓶子高度仅12毫米,约与一粒米大小相当。
总有些朋友在回家前非要“快速喝一杯”。如今,嘉士伯或许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世界上最小的啤酒。
这家丹麦酿酒公司制作了一个仅装有一滴拉格啤酒的微型酒瓶,瓶身贴有嘉士伯标签并配有密封瓶盖。这个可爱的小瓶子高度仅12毫米,约与一粒米大小相当。
精确计算,瓶内仅含0.05毫升液体,仅相当于一品脱啤酒的0.008%!展示照片中,这个微型玻璃容器与普通酒瓶形成鲜明对比——该知名酒厂强调这些图片绝非AI生成。
据嘉士伯表示,这款艺术酒瓶旨在“倡导更负责任、更节制的饮酒方式”。嘉士伯瑞典分公司传播总监卡斯珀·丹尼尔森表示:“为推广理性饮酒,我们提出了有史以来最克制的创意。”
瓶内仅含一滴无酒精啤酒——精确量为0.05毫升,仅相当于一品脱的0.008%
丹尼尔森继续解释道:“这款全球最小啤酒容量仅0.05毫升,微小到极易被忽视。”
“但它传递的信息却意义深远——我们想提醒人们负责任饮酒的重要性。”
这个微型玻璃瓶由瑞典专门生产实验室玻璃仪器的Glaskomponent公司特制。来自瑞典的微缩艺术家奥莎·斯特兰德(曾为玩偶屋制作微缩道具)精心制作了可拆卸瓶盖、标签并完成印刷工序。
显然,即便是人类已知最烈的酒,这0.05毫升的剂量也不足以让人产生丝毫醉意。但作为倡导适度理性饮酒活动的一部分,嘉士伯在瓶中灌装的是无酒精啤酒。这款啤酒特别在瑞典法尔肯贝格的嘉士伯实验啤酒厂酿造,通过“浓郁的口感体验”来弥补微量容量。
瑞典国有研究创新机构RISE利用光纤专用超细导管,实现了微型瓶的灌装工艺。
啤酒由四种基本原料酿制:水、麦芽(如大麦或小麦)、酵母和啤酒花。根据使用酵母类型的不同,所有啤酒可分为艾尔或拉格两类。
拉格啤酒采用底层发酵酵母在低温环境下发酵,而艾尔啤酒则使用顶层发酵酵母在较高温度下酿制。拉格通常呈淡金色(虽然也存在纯黑色拉格),艾尔则包含世涛(如健力士)、苦啤和大麦酒等品类。当今全球90%以上的啤酒属于拉格而非艾尔。
“为这个仅12毫米高的瓶子制作并安装彩色瓶盖和标签,过程充满挑战又妙趣横生,”斯特兰德女士表示,“虽然没有现成工艺可循,但我们凭借精准操作、耐心和创造力最终实现了目标。”
专家团队制作了多个原型,当前版本是最小的一个,计划在哥本哈根嘉士伯博物馆公开展出。
如今,他们正向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发起挑战,要求其超越这一成就。
作为竞赛的一部分,创造出更微量啤酒的参赛者将赢得1万瑞典克朗奖金,并获得参观哥本哈根嘉士伯研究实验室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啤酒酿造行业中,“小型”啤酒未必指代饮品的容量,而是特指其酒精含量。例如,伦敦的小型啤酒厂就以生产低酒精浓度啤酒(通常在0.5%至2.8%之间)而闻名。
有趣的是,多项调查研究表明,1996至2010年间出生的Z世代相比前几代人饮酒量更少。
嘉士伯表示,这项最新成果延续了自1847年丹麦实业家J·C·雅各布森创立以来的“创新与研究”传统。1883年,哥本哈根嘉士伯实验室生理学部主任埃米尔·克里斯蒂安·汉森开发出酵母纯化技术,使每批次酿造都能产出优质啤酒。十余年后,在该实验室工作的丹麦化学家索伦·索伦森提出了pH值概念,这项至今仍在使用的技术有助于控制风味并防止微生物污染。近年来,嘉士伯还研发了“ZerO2瓶盖”,能有效隔绝瓶内氧气,延长啤酒保鲜期。
人类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信早在公元前10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原始文明可能就已开始酿造大麦残渣酒,但缺乏文字记载。最早的啤酒饮用证据可追溯至9000年前的中国北方,这种远古酒饮由山楂果、野生葡萄、大米和蜂蜜制成,是历史上已知最古老的发酵饮料——甚至比葡萄酒更早。其制作过程中,酿造者需将谷物咀嚼湿润,通过唾液酶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分,而后“吐入”酒浆。纵观历史,酒精摄入可能通过降低抑制力、提升精神感知,间接促进了语言、艺术与宗教的发展。
据纸莎草卷轴记载,埃及人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开始酿造啤酒。
他们使用枣子、石榴和其他本土草本植物作为酿造原料。
约公元前3150年,埃及人已建立工业化酿酒厂,为建造吉萨金字塔的工人供应啤酒。
后来啤酒从中东传入欧洲,当地丰富的大麦作物为酿酒师提供了大量原料。
专家们现已发现青铜时代希腊存在啤酒酿造的证据。
研究者认为,这些史前人类不仅在葡萄成熟季节,而是全年都会在宴会上畅饮含酒精饮料取乐。
啤酒不仅被视为营养饮品,更是比饮用水更安全的选择。
直到中世纪,发芽大麦才成为发酵糖的主要来源,啤酒也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饮品。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忧郁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