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守护老年泌尿健康,从“早防早筛早诊早治”做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5:22 1

摘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承载着敬老爱老传统的节日里,老人的健康守护更应成为最厚重的牵挂。在老年群体中,泌尿肿瘤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就像潜藏的“健康杀手”,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承载着敬老爱老传统的节日里,老人的健康守护更应成为最厚重的牵挂。在老年群体中,泌尿肿瘤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就像潜藏的“健康杀手”,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少刚教授给大家读懂泌尿肿瘤的防治关键,为老年健康保驾护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少刚教授(专家供图)

这两种泌尿肿瘤高发,威胁老人健康

泌尿肿瘤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泌尿系统的肿瘤。王少刚教授解释道,泌尿系统从肾脏到尿道,就像一条“排水管道”,肿瘤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尤其是老年群体。流行病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约占膀胱癌患者的70%—80%,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到4倍;前列腺癌方面,60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在65岁以上男性。

泌尿肿瘤会损害泌尿功能,严重时危及生命,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极大。“但只要早发现,尤其是前列腺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甚至可以治愈,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小。”王少刚教授强调,老年人一定要重视泌尿肿瘤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如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夜尿次数明显增多、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不尽等症状,以及不明原因的腰背部胀痛、影像提示肾脏占位、体检时尿常规反复异常,如镜下血尿,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到泌尿外科就诊。

泌尿肿瘤筛查分3层!层层递进精准揪出隐患

早期发现是战胜泌尿肿瘤的关键,那么该做哪些检查,检查频率又该如何呢?王少刚教授分三个层级进行了介绍:

第一层是基础筛查。建议50岁以上人群都纳入年度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泌尿系B超,男性还需进行血清PSA检查,这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警报”,往往能比出现症状提早数年发现前列腺癌的踪迹。

第二层是精准检测。主要针对高危人群或基础筛查结果异常者。如果基础筛查发现问题,或者有几十年烟龄、肿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更“灵敏”的检查,如尿液细胞学检查、尿液分子检测——甲基化联合突变的四基因联检(FGFR3、TERT、ONECUT2、VIM),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癌细胞DNA,能在显像学前发现早期病变。

第三层是诊断检查。当高度怀疑存在肿瘤时,建议采用增强CT或磁共振、膀胱镜、穿刺活检等技术来确诊肿瘤。

2项新技术更早筛出膀胱癌、前列腺癌

针对最高发的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王少刚教授特别强调“早发现+规范随访”。

在膀胱癌方面,传统依靠尿细胞学、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近年来,尿液DNA分子检测成为重要补充,其中甲基化联合突变四基因检测技术优势明显。”王少刚教授介绍,该技术无创便捷,只需留取尿液就能完成检测,对老年人友好;灵敏度高,对早期、微小病灶更敏感,尤其适合反复“间歇性血尿”但镜检一时未见明确病灶的人群;同时,它还让随访管理更科学,帮助分层管理患者,减少不必要的频繁镜检。

在前列腺癌方面,其传统筛查与诊断方式包括PSA血检、直肠指检、前列腺MRI以及穿刺活检。近年来有一些更新的发展,比如核医学领域的诊疗一体化,有望提高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王少刚教授介绍,通俗来说,就是“用同一个靶点,先看清再打准”。在诊断环节采用⁶⁸Ga-PSMA-11 PET/CT可清晰“看见”肿瘤病灶及分布范围,帮助精准分期,并筛出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而治疗环节则针对筛选出的合适患者,在严格规范下实施¹⁷⁷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这种药物就像“精确制导的微型核弹”,优先打击癌细胞,对正常组织损伤相对更小。

最后,王少刚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针对泌尿肿瘤早防早筛早诊早治,对老年人及家属提出如下建议:泌尿系统肿瘤虽隐匿性强,但只要发现得早,治愈率其实非常高。例如膀胱癌的早期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前列腺癌早期也完全有机会长期带瘤生存、生活质量良好。他建议60岁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尿常规+B超+PSA检查,如有反复血尿、尿频、排尿费力等,要尽早到泌尿外科就诊。

来源:环球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