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楼下老王的修车铺,去年冬天还只有三四个顾客蹲在那儿等轮胎,今年春天再路过,门口停了六七辆电动车,墙上贴着“官方合作维修点”的牌子,玻璃窗里换成了LED灯,亮得晃眼。
楼下老王的修车铺,去年冬天还只有三四个顾客蹲在那儿等轮胎,今年春天再路过,门口停了六七辆电动车,墙上贴着“官方合作维修点”的牌子,玻璃窗里换成了LED灯,亮得晃眼。
没人知道他怎么突然就活了,连隔壁卖煎饼的大姐都说:“这人,闷头干,一干就干对了。
”
他没请过营销团队,也没上过直播带货,就是把修车摊子往小区里一扎,盯住了两件事:一是年轻人的电动车电池老坏,二是老年人的代步车没人管。
他去社区居委会蹲了半个月,跟物业聊,跟楼长聊,最后自己掏钱买了十套检测工具,搞了个“老年人免费检测日”。
那天来了三十七个老人,有推着轮椅的,有拄着拐杖的,还有拎着旧电动三轮车钥匙来的。
没人宣传,消息靠口口相传,结果第二天,好几个家属直接找上门,问能不能装个防爆电池、加个防盗锁。
老王没推辞,全接了。
他不是突然聪明了,是熬出来的。
以前修车,一个螺丝拧三遍,怕漏油;现在修电动车,电池拆了看内芯,充电器一插,手机连上小程序,数据当场出。
他不懂什么叫“数字化”,但他知道,以前修一辆车收五十,现在换一块电池收一百五,还能顺手教人怎么省电,人家就愿意多等十分钟听他说。
隔壁的表舅更绝。
十年前修个水龙头都要喊“师傅来啦”,现在他抖音粉丝十万,视频里一边焊水管一边讲:“你家智能马桶老报警?
不是坏了,是水压不够。
”他考了智能家居认证,接单从线下转到线上,平台抽成他不嫌,反而说:“能接到城东的单子,比在小区门口蹲着强。
”他没雇人,自己拍视频、剪片子、回评论,半夜三点还在改字幕。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以前是手艺养人,现在是人养手艺,得自己往上推。
”
李总那边,听上去像另一个世界的事。
五千万融资、AI选品、72小时跨境达,听着像科幻小说。
可他真不是靠运气。
疫情那会儿,仓库断货,他带着团队跑遍了珠三角的小厂,不挑名气,只看交货准不准、能改多少次样。
有人笑他:“你这哪是做生意,是当兵打仗。
”他没反驳,只说:“别人等风口,我等的是人——能按时交货的人。
”
张姐的团队更安静。
没开发布会,没上新闻,就接了个连锁餐饮的全国门店设计,合同百万。
可你要是去她店里,会发现墙上贴着一排二维码,扫一个,是某家火锅店的抖音爆款视频,背景音乐是她团队自己配的,画面里服务员端菜的动作,都是按她设计的动线练出来的。
她说:“现在吃饭的人,不是看菜,是看图。
你设计的logo,得能当短视频封面用。
”
这些事,没一件是天上掉下来的。
老王没投过PPT,表舅没拿过风投,李总没靠关系,张姐也没背景。
他们只是没停。
别人在抱怨经济差、客源少、房租涨,他们在想:还能多做点啥?
还能让谁更省点事?
这年头,赚钱的路子越来越细了。
不是靠规模,是靠黏性;不是靠噱头,是靠解决一个又一个没人愿意说的小问题。
你修车,能修出电池寿命的门道;你修水管,能修出智能家居的入口;你做设计,能设计出让人愿意发朋友圈的图——这些都不是宏大的战略,是日复一日的较劲。
有人总说创业要风口,其实风口是别人跑完你才看见的。
真正能活下来的,是那些在泥里蹲着,还愿意伸手去够下一个螺丝的人。
老王说,他现在每天早上开门第一件事,不是开灯,是看手机里昨晚的维修记录。
哪个老人又来换刹车片了,哪个孩子把共享单车链条弄断了,哪个宝妈问能不能加个儿童座椅支架。
他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不发朋友圈,也不发朋友圈,就自己看。
他说:“人活一辈子,不是靠赚多少钱,是靠让多少人,因为你的存在,日子过得顺了一点。
”
这话听着土,但真有用。
来源:红木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