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裁定结果公布,杜特尔特阵营遭遇重创,马科斯顺势推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0:05 1

摘要:国际刑事法院确认对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反人类罪指控拥有管辖权,这一裁定把杜特尔特阵营推到风口浪尖,也给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创造了可操作的法律条件。

国际刑事法院确认对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反人类罪指控拥有管辖权,这一裁定把杜特尔特阵营推到风口浪尖,也给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创造了可操作的法律条件。

事情展开得很快,也很直接。新闻一出,杜特尔特在马尼拉机场被带走,随后押送到海牙。押运前,官方动用了约7000名警力,这不是小阵仗,明显是要把可能的冲突压在前面——机场、街头示威,都得先堵上。公开的细节不多,但现场警察、边检的配合和地方上迅速平息示威的动作,都能看出政府在这件事上下了功夫。

这案子为什么还能走到国际法院,是个技术性问题。ICC法官把关键点放在了时间线上:早在2018年2月,法院就对菲律宾的“禁毒战”做了初步审查,等于是把案件拉进了司法程序。按照规矩,只要调查是退约前启动的,法院就有权继续处理。菲律宾在2019年3月退出《罗马规约》,但那一步并不能把此前开始的程序全部堵死。ICC注册助理律师克里斯蒂娜·康蒂也公开说过,法院这次的裁定很明确,管辖权属实,接下来会加速对更多涉案人士发出逮捕令,名单可能会包括前警政高层、内阁成员、国家安全顾问,甚至一些国会议员和参议员德拉罗萨这样的名字都在被点名的范围里。

证据方面,几条线索被检方反复提到,也挺直接的。杜特尔特自己在公开场合有过一些带有暴力色彩的陈述,比如讲到他在达沃市当市长时和死亡相关的数字、提到“1700人”这样的说法,这些言论被记录下来,成为检方参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检方把2016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发生的法外处决和非正常死亡事件统计起来,权威机构对死亡人数给出的估算在一万到三万人之间。这两方面合在一起——领导人的言论和大量实际死亡数字——在法庭上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很重要的材料。

杜特尔特阵营想走的路也可以理解:把健康问题当作缓冲。阵营方面声称前总统的认知功能下降,不适合出庭应诉。ICC没有直接把这招完全否定掉,已经安排了独立医学评估小组来检查他的能力,评估报告预计会在月底出具。换句话说,这是一道可能的救命稻草,但能不能顶住,还得看医学报告怎么写。

把时间线拉回来,从源头看,这整件事根子在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后发起的“禁毒战”。官方的说法是严打毒品犯罪,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大量未经司法程序的死亡。这让2018年那次初步审查走上了轨道。2019年政府宣布退出罗马规约,阵营当时大概以为可以用政治手段把国际追责挡掉,没想到法律的细节并不按他们的想法来走。

政治层面的影响更复杂。2012到现在的权力格局里,2022年小马科斯和杜特尔特的女儿莎拉曾经结盟竞选,一度看起来势如破竹。但后来双方发生裂痕,关系公开破裂,莎拉甚至在直播里说过一句极端的话:“若我被杀,就去杀了总统马科斯”之类的表态,这种话一出,双方彻底撕裂。莎拉在2025年2月被弹劾下台,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和这场权力斗争有关联。

小马科斯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上任初期他否认ICC对菲律宾公民有管辖权,但在与杜家分道扬镳后,政府的立场慢慢变了。2024年初司法部的表态已经显露转向迹象,到2024年底,政府又明确配合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这些动作看起来像是在利用法律手段清理潜在的政治对手,同时也在对外释放信号:在“人权问题”上愿意作出姿态,跟西方国家保持某种沟通。

国内的回应可以说是分成几股势力在较劲。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在几个城市组织了抗议,把这事称为“政治迫害”;东盟国家多是口头上反对外部干预,但没有采取实质行动。菲律宾最高法院接到了有关管辖权的异议,但法律界普遍觉得想推翻ICC的裁定门槛很高。马科斯家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他的姐姐伊梅·马科斯公开要求调查杜特尔特被押送的情况,强调要“捍卫司法主权”,这让事情的内部政治斗争更复杂起来。

在国会里,众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在推动对莎拉的弹劾案尽快进入表决,参议院也把相关议程排上日程,这一连串动作都在压缩杜家在议会里的空间。同时,学界和民间的舆论里有声音把ICC描绘成西方势力的工具,指责其干涉菲律宾内政。话语场变得很热,支持和反对的双方都很激烈,公共讨论里有不少互相指责的口吻。

眼下杜特尔特已经被送到海牙,司法程序在按步骤推进。接下来检方会准备起诉文件,法庭会有一系列程序性决定,谁会被起诉、审判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都还在走流程当中。

来源:柳下弄箫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