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5000元定金,反而赚了?小米一杯子掀翻营销棋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8:38 1

摘要:苏州一位女子在支付小米YU7电动汽车5000元定金后,因对外观设计不满意选择放弃定金。令人意外的是,10月28日她收到小米寄来的9只限量版不锈钢直饮杯——这些单价曾被炒至200元的网红产品,让原本的消费遗憾转化为惊喜。

9只限量版不锈钢直饮杯,在二手市场被炒到近7倍溢价,让一位放弃小米YU7定金的女子意外获得“理财级”赠品。

苏州一位女子在支付小米YU7电动汽车5000元定金后,因对外观设计不满意选择放弃定金。令人意外的是,10月28日她收到小米寄来的9只限量版不锈钢直饮杯——这些单价曾被炒至200元的网红产品,让原本的消费遗憾转化为惊喜。

这批杯子在小米商城曾以29.9元/两只的价格秒速售罄,二手市场随即出现近7倍溢价现象。而这波操作,被网友称为“教科书级用户关怀”。

一杯子的营销妙计

小米汽车于9月20日

起面向部分锁单等待的YU7车主推出“Xiaomi YU7锁单等待用户关怀活动”。锁单到交付实际等待周期超过3个月,可能会不定期地收到小米汽车准备的小礼品。

这款引发热议的Xiaomi Life不锈钢直饮杯9色套装,采用小米YU7车身同款配色,容量350mL,使用304不锈钢材质。标价99元,与之前送出的1:43合金车模(价值129元)共同构成了关怀活动的两波“心意”。

小米YU7于6月26日晚10点开始支付5000元定金,7天内未锁单可退。开售仅18小时,锁单量已突破24万台。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巨大的交付压力。

表面看似简单的赠品活动,实则是小米精心设计的用户情绪管理策略。

等待经济的心理博弈

在新能源车市场,交付等待期送礼物并非小米独创。蔚来、理想等竞争对手也干过类似的事情,但小米的做法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

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很暖心:“等车等得没脾气,收到杯子反而笑了,算是小确幸吧”。尤其是杯子使用了车身同款配色,创造出一种专属感,让用户在等待期间也能感受到产品的存在。

然而,也有人直言不讳:“买车不是集手办,核心还是得早点开上车”。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揭示了等待经济的本质——用户在等待中最需要的是确定性和被尊重感。

小米汽车作为新玩家,势头猛但压力也大。24万锁单量是成绩,也是包袱。供应链跟不上,产能爬坡慢,都会放大等待问题。

弃定金的反而成赢家?

最有意思的是,那位放弃5000元定金的女子,反而因为收到赠品成为了“赢家”。根据小米汽车订购协议,7天内未锁单可退定金,但锁单后5000元定金不可退。

小米在消费者放弃购车后仍主动寄送高热度赠品,这一举动打破了常规商业逻辑。

当事人表示:“虽不买车,但直饮杯品质很好,对此十分满意”。而这种满足感,可能比广告效果更好。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杯子是好东西,但为啥只给放弃购车的人送?不是说好公平对待所有客户吗?”这种质疑声也揭示了品牌在平衡用户关系时的两难处境。

营销背后的行业痛点

小米给等待车主送礼这事,折射出新能源车市场的普遍痛点:预售火爆和交付瓶颈的矛盾。

车主们要的是诚意,不是套路。如果小米真想赢口碑,不如把送礼的心思多花在提速交付上。到时候,车主们拿到车,自己买十个杯子都乐意。

从大环境看,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小米作为跨界玩家,不仅要拼产品,更要拼供应链能力和用户关系管理。

送杯子、送车模,小米得在交付效率上玩真的。比如,能不能公开透明生产进度?或者给超期等待的车主更多实质优惠,比如充电额度、延保服务?这些都是比小礼物更实在的承诺。

在二手市场,一套小米直饮杯的价格已经被炒到接近700元,而那位放弃定金的女子收到了9只杯子。算一算账,5000元定金换来的是一套市场溢价极高的限量版产品,不知这是否可以算作一次“成功的投资”。

但换个角度看,小米用几十元的杯子成本,不仅安抚了放弃5000元定金的用户,更完成了一次全网传播的营销事件,这远比投入百万广告费来得有效。

来源:湿地专注拍野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