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吴湖帆以“南吴北溥”之誉与溥儒并称,更以“三吴一冯”之首的地位引领海上画派。其花鸟画中的荷花系列,既非传统文人画的孤高冷逸,亦非民间艺术的世俗艳丽,而是在“没骨法”与“撞色法”的交融中,创造出一种雅腴灵秀的东方美学范式。这种范式不仅重构了荷花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吴湖帆以“南吴北溥”之誉与溥儒并称,更以“三吴一冯”之首的地位引领海上画派。其花鸟画中的荷花系列,既非传统文人画的孤高冷逸,亦非民间艺术的世俗艳丽,而是在“没骨法”与“撞色法”的交融中,创造出一种雅腴灵秀的东方美学范式。这种范式不仅重构了荷花题材的艺术表达,更在色彩、技法与意境层面开辟出新的审美维度。
吴湖帆的荷花创作始于对恽寿平没骨法的深度继承。恽氏“以色代墨”的没骨花卉,以淡雅设色与精准造型闻名,但吴湖帆并未止步于模仿。他突破传统没骨画“色不掩墨”的局限,将西方水彩画的晕染技法融入中国画,创造出“吴装荷花”的独特范式。在《红裳翠佩》中,荷花花瓣以胭脂与白粉层层点染,色块交界处自然过渡,既保留了工笔画的精致,又赋予水墨画特有的灵动。这种技法革新使荷花呈现出“粉光莹润,如从风露中折来”的质感,张大千曾赞其“近百年来以熟纸画荷花,吴先生当为第一”。
其没骨法的核心在于“色与色的对话”。在《夏荷图》中,荷花花瓣的白色与红色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撞水、撞色法使色彩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吴湖帆之子吴元京回忆,父亲作画时偶将墨滴溅落纸面,非但不弃,反而添笔画为翠鸟,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正是其没骨法“活用”的体现。这种技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绘画色彩表现的局限性,更使画面呈现出“静穆中见灵动”的独特气质。
吴湖帆的荷花色彩,始终在“雅”与“艳”之间游走。他善用胭脂、白粉与藤黄,以“少即是多”的原则控制色彩浓度。在《荷香》中,荷花仅以淡胭脂勾边,花瓣内部留白,通过光影变化表现立体感;荷叶则以花青与墨色层层积染,形成“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效果。这种设色方式既避免了“俗艳”,又保留了荷花的自然生机,正如王祥夫所言:“吴先生的荷花,好看而雅,恰似唐代美人,丰肥中见雍容。”
其色彩哲学深受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但突破了文人画“重墨轻色”的窠臼。在《莲塘佳景》中,荷花以朱砂点染花蕊,荷叶以石绿敷色,背景以淡墨渲染,形成“红绿相映而不俗,墨色衬托而更显”的视觉张力。这种色彩运用既承袭了吴门画派“缜丽丰腴”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对色彩纯粹性的追求,使画面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微妙平衡。
吴湖帆的荷花创作始终贯穿着“以物写心”的文人精神。他笔下的荷花,既是自然景物的再现,更是内心境界的外化。在《翠荷》中,荷花与翠鸟的构图暗含“和而不同”的哲学思辨:荷花以没骨法点染,象征柔美;翠鸟以工笔勾勒,象征刚健。这种刚柔并济的意象组合,恰似其人格中“外柔内刚”的特质。
其意境营造深受八大山人影响,但摒弃了朱耷的孤傲,转而追求“天趣横生”的境界。在《水佩风裳图》中,荷花以S形曲线舒展,荷叶以泼墨法挥洒,背景留白处似有清风拂过。这种构图方式既保留了写意画的自由,又通过没骨法的严谨结构避免了“散乱”。正如其孙吴元京所述:“祖父的荷花看似平静,实则章法大开大合,气势藏于内敛之中。”
吴湖帆的荷花创作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象征,又是“连生贵子”的吉祥符号。他通过艺术语言将这种双重意象转化为视觉诗篇。在《红莲碧沼图》中,荷花与鲤鱼的组合既暗含“连年有余”的民俗寓意,又通过没骨法与工笔法的对比展现“动与静”的哲学关系。
这种文化转译并非简单的符号拼贴,而是对传统精神的创造性重构。在为友人创作的《横塘碧荷》中,荷花以淡墨勾勒,荷叶以金色点染,背景以青绿山水衬托,形成“亚中有艳,艳中见雅”的独特风格。这种处理方式是传统题材焕发出当代审美价值,正如其作品在2024年“海上奇峰——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展”中引发的关注,证明其艺术语言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
吴湖帆的荷花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没骨荷花”技法被弟子陆抑非、俞子才等继承,形成“吴派荷花”的流派体系。在当代,艺术家徐累将吴湖帆的色彩美学转化为装置艺术,通过透明亚克力板与霓虹灯管的组合,再现“吴装荷花”的光影效果;而数字艺术家费俊则运用VR技术,让观众可以“走进”吴湖帆的《荷香》,体验荷花在虚拟空间中的动态绽放。
在拍卖市场,吴湖帆的荷花作品持续创造纪录。2024年,其《红裳翠佩》在香港苏富比以1.2亿港元成交,刷新近现代花鸟画拍卖纪录。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印证了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生命力。正如其孙吴元京所言:“祖父的荷花,是画给未来的。”
吴湖帆的花鸟画荷花,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工致与写意的完美融合。他以没骨法为骨,以撞色法为肉,以文人精神为魂,创造出一种既承袭古法又突破创新的艺术语言。在数字技术重塑艺术形态的今天,吴湖帆的荷花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不仅是画纸上的色彩与线条,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精神,在每一片花瓣的舒展中,诉说着关于自然、生命与艺术的永恒诗篇。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