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顺义县志》里的小米迎来“新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8:00 1

摘要: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秋风裹着谷物的清香掠过二十里长山,大孙各庄镇顾家庄村的石磨正碾着新收的谷子。这是写在《顺义县志》里“一户做饭,百家飘香”的长山小米,在今年首次实现规模化种植,这里也藏着大孙各庄镇对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新期待。

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消息 秋风裹着谷物的清香掠过二十里长山,大孙各庄镇顾家庄村的石磨正碾着新收的谷子。这是写在《顺义县志》里“一户做饭,百家飘香”的长山小米,在今年首次实现规模化种植,这里也藏着大孙各庄镇对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新期待。

脱壳后的小米色泽金黄。

村民对二十里长山小米进行包装。

一穗穗干爽的谷子随石磨脱粒,谷粒随后送进加工间。机器低鸣中,谷壳与米粒分离,圆润金黄的小米被称重、装入真空袋,整齐码放。一整套流程的背后,是大孙各庄镇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型的尝试。

顾家庄村种植的小米谷粒饱满。

《顺义县志》中有记载,“长山小米”因“一户做饭,百家飘香”而闻名。其中,顾家庄村无梁阁东侧的“一亩三分地”因土质特殊,种植出来的谷穗尤为饱满。然而,在过去的农业发展进程中,这一地方特色品种并未得到系统开发,长期处于村民零散种植状态,未能形成产业效益。

二十里长山脚下,小米连绵成片。

今年,大孙各庄镇决定追溯历史、精选品种,在顾家庄村规模化种植“二十里长山小米”。相较于传统的大田作物,小米具有多重优势:它不仅是营养价值高的杂粮,符合现代消费健康化趋势,更是承载地方记忆的“风味符号”。通过规模化种植,大孙各庄镇计划将“特产”转化为“特色产业”。

村民采收小米。

今年9月底,顾家庄村25亩谷子示范田迎来首次丰收。金黄的谷浪在二十里长山脚下起伏,村民们手持镰刀穿梭田间。来帮忙的,既有本村村民,也有周边村庄的农户。“以前村民零散种植谷子,这次尝试规模化种植,打造品牌,大家伙都很开心,想出一份力。”顾家庄村村民李茂增说。规模化种植让村民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也看到了农产品增值的希望。

包装好的二十里长山小米。

本次试点种植,平均每亩约产小米600斤。“我们在种植中推行统一播种、有机施肥、井水灌溉及有机标准病虫害防控措施,确保小米的产量及品质。”顾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徐江箭介绍。这套标准化生产体系,正是为了确保小米品质的稳定性,为品牌打造奠定基础。

目前,“二十里长山小米”已被大孙各庄镇列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潜力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品牌初步建立后,大孙各庄镇将联合二十里长山周边15个村庄共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扩大种植规模。小米不再只是一种作物,而是成为串联起周边村庄协同发展的纽带,形成“特色品种+地理标志+公共品牌”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来源:北京顺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