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季气温骤降,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血压波动、呼吸道受刺激、跌倒等健康隐患随之增加。为帮助老年人温暖、平稳过冬,关键要做好“五防”,可有效防护老年人的健康。
冬季气温骤降,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血压波动、呼吸道受刺激、跌倒等健康隐患随之增加。为帮助老年人温暖、平稳过冬,关键要做好“五防”,可有效防护老年人的健康。
冬季保暖不是“裹得越厚越好”,而是要精准护住关键部位、避免温差伤害。头部散热占全身30%,外出需戴棉帽或毛线帽;手脚末梢循环差,应穿加绒防滑鞋与厚袜,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位过脚踝)。
穿衣采用“洋葱式法则”: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方便灵活增减;室内保持18-22℃,外出戴口罩,既防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又能减少病毒传播。
冬季门窗紧闭,病菌易滋生,呼吸道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首先要保证“足量饮水”,每日喝1500-2000毫升温水(可加少量蜂蜜),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中午气温高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降低室内病菌浓度。饮食添优质蛋白(鸡蛋、瘦肉)与维C食物(柑橘、西兰花),抵抗力弱的老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减少呼吸道刺激。
冬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是其他季节的2.4倍,做好防护可降60%风险。行动上要记住“3个30秒”:醒后先躺30秒、坐起身等30秒、站在床边缓30秒,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发跌倒。
居家需“适老改造”:浴室装扶手、铺防滑垫,穿防滑拖鞋,电线收纳整齐,夜间开柔和小夜灯;老人应随身携带紧急呼叫器或手机,独居老人可安装智能监测设备,遇意外能及时求助。
冬季日照少,户外活动变少,老年人容易陷入孤独、低落情绪。子女需多电话或视频问候,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棋牌、书法活动;上午10-11点或下午2-3点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改善情绪。也可养绿植或宠物,增添生活乐趣。
冬季低温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坚持定期监测血压,若有高血压要按时服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晨起不要“猛动作”,穿衣、下床都放慢速度,避免突然用力引发不适。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吃高油高盐食物,可适当吃些黑木耳、芹菜等有助血管健康的食材;外出锻炼选择:上午10点后、下午3点前,避免清晨低温时段,运动强度以不喘、微微出汗为宜,比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项目。
做好“五防”并非复杂事,而是把精准保暖、护好呼吸道、防跌倒、调心态、稳心脑血管这些细节,悄悄融入冬季的日常。无论是子女多一份陪伴与提醒,还是了自己多一份细心与注意,都是在为健康筑牢防线。愿每位老人都能在这份细致呵护里,避开冬日里的健康小麻烦,舒舒服服、安安稳稳地把这个冬天过暖和。
来源:年年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