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在寿光碰到个老哥,蹲在大棚边上直拍大腿——就因为连续三天暴雨,怕棚里闷坏菜,把防虫网给掀开了,结果一夜之间,黄曲条跳甲带着幼虫把半棚白菜啃成了筛子!损失少说三万块!
导语:上个月在寿光碰到个老哥,蹲在大棚边上直拍大腿——就因为连续三天暴雨,怕棚里闷坏菜,把防虫网给掀开了,结果一夜之间,黄曲条跳甲带着幼虫把半棚白菜啃成了筛子!损失少说三万块!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两难:不揭网怕闷坏,揭了网虫子疯?今天就给你掏个压箱底的技术,咱们山东、江苏、河南的菜农都试过了,十字花科蔬菜不打药照样增产20%,瓜果类更是能增产50%,算下来一亩地多挣2万多!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先说个扎心的事儿:去年农技站调研,80%的大棚虫害,都是因为设计不合理自己招进来的! 就像开头那个老哥,他的大棚侧面是斜的,一下雨雨水全往棚里灌,不揭网都不行。
改造就改3处,花小钱办大事:
侧面改成垂直的:找几个焊工朋友,把大棚两侧的斜杆换成垂直的,下雨时雨水直接顺杆流到棚外,棚里湿度能降15%,根本不用为了排湿揭网。我邻居王大姐改完这个,去年夏天蚜虫少了一半!棚间距留够1.5米:别心疼那点地!去年我去江苏考察,见过两个棚间距只有50公分的,夏天里面跟蒸笼似的,38度高温时棚内比外面还高5度!留足1.5米间距,通风好了,红蜘蛛发生率能降60%,还能多透进阳光,菜长得都快些。旧棚加个"天窗":老棚改造更简单,跨度超过6米的,在棚顶两侧各开个1.5米宽的通风口,装上防虫网和卷膜器,夏天热了把膜卷起来,又通风又防虫。山东聊城的老李改造了10个棚,去年夏天电费就省了4000多!改造成本参考:新棚每平米多花20块,旧棚改造每棚3000块左右,但虫害损失能降80%,算下来2个月就能回本!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最坑的就是买防虫网!市场上虚标目数的太多,25目的敢标40目,买回来虫子照进不误。
记住:防虫网选不对,等于给虫子开绿灯!
(实用工具1:防虫网选用决策树)
作物类型 → 十字花科(白菜/甘蓝)→ 29目(线粗0.16mm,孔径0.72mm)
↓
茄果类(番茄/辣椒)→ 52目(丝径0.09mm,孔径0.4mm)
↓
轮作模式 → 29目+黄蓝板+天敌(斯氏钝绥螨)
重点说两个坑:
1.黄曲条跳甲专破"理论目数":别信网上说25目能防跳甲!去年我们做过实验,用25目网袋抓了100只跳甲,24小时跑了67只!必须用29目,线粗0.16mm的,孔径0.72mm,刚好卡住它的硬壳。江苏盐城的张大哥种甘蓝,换了29目网后,跳甲虫口密度从每平米15头降到2头以下,根本不用再撒药。
2.茄果类要用"隐形网":蓟马、粉虱这些小虫子,比头发丝还细!普通防虫网根本拦不住,得用52目的"隐形网",丝径只有0.09mm,跟蛛丝似的。但记住,这种网比较娇贵,能用1-2年就得换,不过算下来比打药划算多了——一茬番茄能少打5遍药,省药钱800多,还能卖有机价!
轮作小技巧:种完白菜种番茄,不用换网!在垄上铺地膜(用地钉固定,别用土压边,不然成了蓟马的"育儿房"),再挂黄蓝板(黄板诱粉虱,蓝板诱蓟马,25×20cm的板子,每亩挂40张),看到板子上有虫子了,赶紧放斯氏钝绥螨,一只螨虫能吃30只蓟马幼虫,生物防治,安全又高效!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去年冬天在河南濮阳,见过个狠人李大叔,他的大棚连续3年没见过夜蛾幼虫,秘诀就是"晾地饿虫"!这招听着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错过一天都白搭!
(实用工具2:7天晾地操作日历)
第1天:收完菜立刻旋耕!把残根碎叶全埋土里,不给虫子留口粮。顺便把棚四周的杂草拔干净,特别是墙根缝里的,那是蚜虫最爱藏的地方。
第2-3天:挂黄板!每1.5米挂一张,离地面50cm高,能粘住刚羽化的成虫。记得要把板子挂在离棚膜30cm的地方,不然风一吹贴在膜上就白瞎了。
第4天:重点查卵块!夜蛾的卵块像鱼鳞一样,喜欢产在防虫网内侧,用竹片刮下来踩碎。这步最关键,能减少70%的幼虫孵化!
第5-6天:再旋耕一次!把土块打碎,破坏蛹室,让虫子没法化蛹。我试过,旋耕深度超过20cm,地老虎的羽化率能降50%。
第7天:检查验收!看看防虫网上还有没有活虫,黄板上24小时内没新虫子,就可以播种了。
成本方面:防虫网29目每平米1.2元,52目每平米2元,按一亩棚500平米算,首次投入1000块左右,能用2年,年均500元;晾地期间少种一茬速生菜,损失约2000元。
收益方面:十字花科蔬菜少打8遍药,省药钱1200元,产量增20%,多卖4000元;瓜果类少打10遍药,省药钱1500元,产量增50%,多卖15000元。算下来一亩地年净增收20500元!
更厉害的是品质提升!去年寿光菜博会,用这套技术种的番茄,糖度达到8.5,比普通番茄高2个点,超市直接加价50%收购,还抢着要!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上个月去拜访一位老专家,他说了段话我记一辈子:"我们这代菜农,不能只顾着自己赚钱,把地种废了!" 现在土壤板结、农药残留的问题多严重,大家心里都清楚。用这套绿色防虫技术,每亩地每年少用农药30公斤,连续用3年,土壤有机质能提升0.5个点,蚯蚓都多起来了!去年江苏盐城搞了个"无药村",全村200多个大棚都用这套技术,结果怎么样?蔬菜合格率100%,还拿到了欧盟出口认证,一斤菜多卖3块钱!
最后给大家留个作业:明天去看看你的大棚,测测通风口的风速,低于0.5米/秒的,赶紧改!记住,防虫不是跟虫子死磕,而是用智慧让它们进不来、活不了、生不出!
觉得有用就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的菜农朋友,咱们一起不打药种好菜,多赚钱!有啥问题评论区问我,我每天都看!
来源:方寸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