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树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栽培历史,分布广泛,几乎各个省份都有野生或栽培李树。李树生长季节的适宜温度为20~30℃,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的砂壤或中壤土栽培表现较好。李树为浅根系树种,喜光,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果实着色好,糖分高,枝条粗壮。
李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全指南:生态友好型技术实践
田桂钦等
李树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栽培历史,分布广泛,几乎各个省份都有野生或栽培李树。李树生长季节的适宜温度为20~30℃,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的砂壤或中壤土栽培表现较好。李树为浅根系树种,喜光,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果实着色好,糖分高,枝条粗壮。
李树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李树红点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缩叶病等,常见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李实蜂、梨小食心虫等。本文主要就李树上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以为李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李红点病
李红点病又称红肿病,是李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北方李产区均有发生。李红点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叶柄和果实。染病后,该病害可引发李树早期落叶,造成树势衰弱。叶片染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橙黄色稍隆起圆形小点,后期病斑扩大,病部叶片增厚,病斑正面凹陷,形成边缘清晰的橙黄色圆形病斑,表面逐渐产生橘红色小点;叶柄受害,病斑发展与叶片相似;果实受害,果实表面产生橙红色圆形病斑,最后呈红黑色,其上散生很多深红色小粒点,果实常畸形,不能食用,易脱落。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病落叶和落果上潜伏越冬。翌年开花末期,病原菌的子囊壳破裂,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过风雨及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侵染危害。多雨潮湿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管理粗放果园、山坡地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1)加强果园管理。彻底清扫果园内的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注意及时排出果园积水,避免果园土壤湿度过大。合理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良好,增施有机肥,维护良好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2)化学防治。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展叶后喷0.3~0.5°Bé 石硫合剂;李树开花及叶芽期可以喷0.5∶1∶100 波尔多液进行预防保护;如果果园已经发病,可以喷65%代森锌400~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每隔10d喷1次,共防治2~3次。
2 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李树的叶片及枝梢、果实。叶片受害后,出现褐色病斑,病斑易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叶片一般在5—6月发病。叶片感病后向下传播,直到叶柄基部,使叶芽和枝条感染(图1)。树势衰弱或者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较重。该病在排水不良的果园和多雨年份发病重,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加剧病害的传播。
图1 细菌性穿孔病
发生规律:病原菌在病枝条溃疡组织内越冬,春季气温上升时,病原菌开始活动,开花前后,细菌从溃疡斑内溢出,借风雨传播,经皮孔、气孔、芽痕和伤口侵入。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一般于5月开始发病,夏季干旱时进展缓慢,秋季多雨时可发生二次侵染。
防治方法:(1)加强果园管理。做好冬季修剪和清园工作,彻底清除园区内发病枝叶和果实,消灭越冬菌源。增施有机肥,注重化学肥料的均衡施用。合理修剪,为树体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2)化学防治。萌芽前喷3~5°Bé 的石硫合剂或25%的戊唑醇水乳剂1500~2000 倍液,消灭越冬菌源。落花后,可以用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43%戊唑醇 4000 倍液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40%苯甲醚乳油3000~5000倍液防治李树细菌性穿孔病,不同药剂交替施用防治效果较好。
3 流胶病
流胶病是李树上普遍发生、造成危害最广的病害。流胶病造成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时枝干枯死,甚至整株死亡。流胶病包括非侵染性流胶病和侵染性流胶病两种,非侵染性流胶病主要是由修剪不当、施肥不当、病虫危害、机械损伤等引发的;侵染性流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流胶病主要危害枝干及果实,枝干上最先表现症状,多年生枝感病后,产生水泡状隆起,病部可渗出褐色胶液,严重者病部反复流胶,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形成溃疡,同时易被腐生菌侵染。
发病规律:病原菌借风雨传播,从伤口、皮孔侵入,流胶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随温度上升和降雨增多,病情日趋严重,直至入冬后病情逐减轻。一般老龄树、衰弱树发病严重,健壮树发病轻。管理粗放果园发病率高于标准化管理果园。
防治方法:(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修剪,适度翻耕;及时修剪、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冬夏季进行2 次主干刷白,涂白配方:生石灰5份,食盐1份,石硫合剂1份,豆粉3份,水15份。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害虫危害,以降低发病率。(2)涂抹药剂防治。刮去病斑后的部位、伤口、锯口等,用5°Bé的石硫合剂、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涂抹。(3)喷药防治。生长季节树体喷洒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或40%氟硅唑微乳剂8000~10 000 倍液,每15d喷1次。
4 蚜 虫
蚜虫又称腻虫,又分为有翅蚜和无翅蚜,主要危害李树的新梢叶片,以成蚜和弱蚜群集在芽、叶、嫩梢上吸取汁液,叶片被危害后向背面不规则卷曲皱缩,并逐渐脱落,从而影响果树产量。桃蚜1年发生10~20 代,以卵在果树树皮、芽腋、裂缝、小枝杈等处越冬。春天,李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群集在芽上危害和繁殖。5月份蚜虫繁殖最盛,危害加重。
防治方法:有翅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可以用黄板诱杀蚜虫。可以实行果园生草,改善果园生态,保护害虫天敌,减少蚜虫发生。化学防治方法有:22.4%氟啶虫胺腈4000~5000 倍液,或 25%噻虫嗪4000倍液+22.4%螺虫乙酯5000倍液或20%甲维·吡丙醚3000倍液,或80%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连喷两遍防治效果较好。如果蚜虫多,可以加渗透剂,如0.3%的洗衣粉、洗洁精等。
5 李实蜂
李实蜂以幼虫蛀食幼果,受害果实果核被食,果肉亦多被食空,且虫粪堆积(图2),幼果便停止生长。该虫1年发生1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中旬李树萌芽时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期成虫开始羽化,4月初为羽化高峰,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幼果,1头幼虫只危害1个果,老熟幼虫在果实中下部咬出圆孔脱果,掉落地面。
图2 李实蜂危害的果实
防治方法:合理灌水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科学修剪,通风透光,雨季做好果园排水,深翻园土,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注意保护害虫天敌,减少广谱农药的使用。化学防治:在李树开花后可以喷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00~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10%溴氰菊酯悬浮剂6000~7000 倍液等。在幼虫脱果期,可以于地面施25%的辛硫磷微胶囊剂,杀死脱果幼虫。
6 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又称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成虫体长6~7 mm,灰褐色,触角丝状与体同色。该虫在长江、黄河流域危害严重,幼虫前期主要危害新梢,导致嫩梢顶部枯萎下垂,1头幼虫可危害2~3个新梢。危害果实时,成虫产卵于果实胴部,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实,在果核周围蛀食,并排粪于其中,形成“豆沙馅”。该虫1年发生6~7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根颈等部位的缝隙内、落叶或土中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清理果园,刮除树干和主枝上的翘 皮,集中销毁或深埋。可以在园区挂梨小食心虫诱 芯和黄板(图3),诱捕成虫,一般每667m2悬挂诱芯 5~10 个,根据黄板上成虫数量,确定化学防治时 期。也可以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00~3000 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5000~30000倍液、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500~2000倍液交替防治。
来源:青钱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