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岁的于谦,最近彻底火出了相声圈——不是因为新段子,而是一则“恢复执行111万元”的法院公告!
56岁的于谦,最近彻底火出了相声圈——不是因为新段子,而是一则“恢复执行111万元”的法院公告!
作为德云社公认的“相声皇后”,曾经和郭德纲搭档21年、把小剧场演成“顶流舞台”的黄金组合,如今不仅被债务缠身,更被网友发现早就“形同陌路”。
这111万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和郭德纲真的闹掰了?
图片来源网络
01.111万债务真相:不是于谦没钱,是公司“拖了后腿”
很多人看到“强制执行”就慌了:谦儿大爷这是穷到还不上钱了?其实真没那么夸张。
根据天眼查公开信息,这次被执行的主体是墨客行影业,于谦只是持股10%的小股东,之所以被一同列入名单,只是因为股东身份关联。
关键在于,他的认缴出资期限定在2050年,相当于“分期还款还没到日子”,按照法律规定,个人资产根本不会被直接执行。
图片来源网络
说白了,这111万是公司的债,不是于谦的个人欠款。
而这家公司早就麻烦不断:从2022年开始经营恶化,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554万元,还3次被列为“老赖”,法定代表人都被限制高消费了。
于谦当年又当股东又当主演,靠《老师·好》拿了影帝,没成想公司后来掉了链子,自己也被牵连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的评论也挺有意思:有人喊“早该查查”,有人调侃“谦哥家里开银行,差这三瓜两枣?”,还有人戳破真相“持股10%说不定是友情站台,媒体纯属炒作”。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于谦压根不缺这111万——他的商业版图,早就超出相声圈了。
图片来源网络
02.相声只是爱好?于谦的宠乐园年入2.7亿才是主业
比起德云社的“打工生涯”,于谦早就活成了“隐形富豪”。
早在德云社还没爆火的时候,他就在北京南郊租了60亩地,搞起了“天精地华宠乐园”。
一开始只是自己玩的私人乐园,后来直接转型成高端俱乐部:近千元一节的青少年马术课、承接《封神第二部》这样的影视拍摄(光一周取景费就七位数)、甚至训练动物演员接单,再加上园区餐饮、文旅打卡、直播带货,现在一年综合收入能到2.7亿!
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他还持股25%的食品公司,做农副产品和休闲食品;持股33%的文化传媒公司,继续在影视圈布局。
说句实在的,相声对家境殷实的于谦来说,更像是“兴趣爱好”,而这些跨界生意,才是他的赚钱主力。
也难怪他当年会拒绝郭德纲送的德云社股份——人家早就有自己的“商业帝国”了。
图片来源网络
03.21年搭档渐行渐远:不是不合,是路选得不一样
提到于谦,就绕不开郭德纲。
25年前,于谦原搭档出国,两人临时组队演《拴娃娃》,一开口就对上了脾气。
后来于谦加入德云社,21年时间里,两人把十几人的小作坊,做成了年票房15亿的文化集团,“郭于组合”的默契至今没人能替代。
图片来源网络
但走着走着,两人就岔开了路。
于谦追求的是“不受束缚”:相声想说就说,更多精力放在宠乐园和投资上,不想被德云社的琐事绑住;而郭德纲一门心思要把德云社做大,搞小剧场、开商演、上综艺、拍影视,把品牌做到行业龙头。
价值观不一样,行动自然不同:2023年后两人同台不足3场,小剧场演出零合作,公开场合也很少提对方。
郭德纲的综艺里见不到于谦的影子,于谦受访时也只聊自己的乐园和生意,甚少提德云社。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总传“两人不合”,其实真没必要过度解读。就像中年人交朋友,年轻时能一起打拼,年纪大了,有人想拼事业,有人想享生活,选择不同而已,哪来那么多背叛和反目?
图片来源网络
04.中年转型哪有容易的?选择没有对错
56岁的于谦,被债务牵连上热搜;而郭德纲,也深陷“大家长式管理”的争议。
其实两人的现状,都是中年人的常态——人生到了一定阶段,要么坚守老路深耕,要么跳出舒适区转型,没有谁对谁错。
图片来源网络
于谦的困境,不是没钱,而是明星光环下的“连带责任”:哪怕只是小股东,公司出问题也会被推到台前。
但他的清醒也值得佩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被德云社的光环绑架,把爱好做成了赚钱的主业。
而郭德纲和于谦的“渐行渐远”,更像是一种成熟的相处模式:不勉强彼此同行,尊重对方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21年的相互成就,早就刻在了彼此的职业生涯里,没必要非得捆绑一辈子。
说到底,舞台上的段子会落幕,但人生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于谦也好,郭德纲也罢,不过是在各自的赛道上努力生活罢了。
图片来源网络
你觉得于谦和郭德纲还有机会再同台说相声吗?你更认可于谦“兴趣至上”的生活,还是郭德纲“事业为王”的选择?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
本文系原创内容,数据来源为天眼查、大象新闻、山西晚报等公开信息,仅为娱乐解读,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法律意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企鹅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