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工人遇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法能拿2N赔偿金,这本是法律给咱的保障。但要是在赔偿到账前说了不该说的话,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今天咱就唠唠这5句“雷区话”,再扒扒背后的法律门道,让大家明明白白把赔偿拿到手。
打工人遇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法能拿2N赔偿金,这本是法律给咱的保障。但要是在赔偿到账前说了不该说的话,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今天咱就唠唠这5句“雷区话”,再扒扒背后的法律门道,让大家明明白白把赔偿拿到手。
先把“2N赔偿金”的底儿摸清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公司要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就得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给赔偿金。经济补偿是啥?简单说,就是每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给半个月工资。这2N的分量不轻,咱得死死守住。
第一句:“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要不咱各让一步?”
你可别小瞧这句话,公司就盼着你说呢!一旦你承认自己有过错,公司就能抓住把柄,反过来主张“解除合同合法”,那2N赔偿金就悬了。
咱得记死了:只要不是咱“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这些法定情形,公司解除合同就是违法的,咱没必要让步。就像去年北京某劳动仲裁案里,员工因为随口说了句“我确实迟到过几次,也算有过错”,公司直接拿这话当证据,虽然最终员工还是拿到了赔偿,但过程折腾了大半年——咱犯不着给自己找这麻烦。
第二句:“赔偿金能不能分期给,或者少给点也行?”
这种话一出口,就等于主动把自己的权益往下压。咱依法应得的赔偿,就得一次性足额拿到。《劳动合同法》里压根没说赔偿金可以分期付,所以咱必须硬气点,坚持一次性结清。
别觉得“分期也能拿,总比没有强”,真要分期了,后续公司要是耍赖,你再维权更麻烦。就像上海一员工和公司谈成“分三期付赔偿金”,结果第一期刚到账,公司就破产了,剩下的钱压根没影——咱可不能为了一时“心软”,把自己套进去。
第三句:“我把这事儿跟同事说了,他们也觉得公司不对。”
维权是咱自己的事,别到处“广播”。万一公司知道了,保不齐使坏——要么收集些莫须有的证据,要么唆使同事反过来咬你一口。
咱就安安静静走法律程序,把劳动合同、工资条、解除通知这些证据攥紧了,别给公司使坏的机会。深圳有个案例,员工维权时跟同事吐槽太多,结果公司让几个同事作证说他“工作态度差”,仲裁时差点输了——这教训够深刻吧?
第四句:“其实我也不想闹太僵,差不多得了。”
这种妥协的话一旦被公司拿捏住,他们就会觉得你好欺负,想方设法压低赔偿金额。咱维权是天经地义的,只要公司违法了,咱就该理直气壮要赔偿。
法律是咱的后盾,咱可不能自己先软了。就像广州某员工本来能拿10万2N赔偿,就因为说了句“差不多得了”,公司直接把赔偿压到5万,最后闹到仲裁才要回来——咱挣的是血汗钱,凭啥要让?
第五句:“我不懂法,你们看着给吧。”
说这话就等于把主动权全交给公司了。咱就算真不懂法,也得表现出“我知道自己该拿多少,别想蒙我”的态度。
要是真担心自己理不清,那就去咨询劳动仲裁委、法律援助中心,或者找个靠谱的律师。咱打工人挣点钱不容易,可不能因为“不懂法”就吃了哑巴亏。
法律给咱撑腰,咱得学会“用”
《劳动合同法》明明白白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咱遇到违法解除,就该依法维权。记住这5句“踩坑话”不能说,再把证据链捋清楚,2N赔偿金才能稳稳到账。
你身边有没有因为说话不注意导致维权受阻的例子?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维权的门道摸清楚,让每一分合法赔偿都能落袋为安。
来源: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