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男子发视频自曝酒驾回家,“看交警能不能抓到我”,警方:经检测酒精含量均为0,因寻衅滋事被行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5:09 1

摘要:浙江海宁一名 46 岁男子为博眼球,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自曝 “酒驾” 的视频,并公开挑衅 “看海宁交警能不能抓到我”,这一行为不仅引发网友愤怒,更迅速引来警方介入。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该男子并未酒驾,但因其发布视频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事件虽未造

浙江海宁一名 46 岁男子为博眼球,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自曝 “酒驾” 的视频,并公开挑衅 “看海宁交警能不能抓到我”,这一行为不仅引发网友愤怒,更迅速引来警方介入。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该男子并未酒驾,但因其发布视频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事件虽未造成实际交通危害,却暴露出部分人对网络言论边界的漠视,也让大众再次认清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的法律底线。

短视频引发争议:自曝 “酒驾” 的挑衅与网友愤怒​

2024 年 10 月 24 日中午,抖音平台上一段短视频突然引发关注。视频发布者是一名中年男子,镜头中他或手持手机自拍,或将手机固定在车内支架上,画面背景隐约可见道路场景。视频里,男子语气随意地说道:“刚喝完酒,正开车回家,就想看看海宁交警能不能抓到我。” 这番直白的 “自曝酒驾” 言论,搭配略带挑衅的语气,很快吸引了大量网友点击观看。​

视频发布后不足两小时,评论区便挤满了愤怒的留言。有网友直言:“酒驾是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还敢拍视频挑衅交警,简直无视法律!” 也有网友担忧:“要是真酒驾上路,万一撞到行人或其他车辆,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理性的网友没有停留于指责,而是直接截图保存视频证据,通过海宁公安官方举报渠道提交线索,希望警方尽快核实情况,避免潜在危险。​

随着视频传播范围扩大,“海宁男子拍视频自曝酒驾挑衅交警” 的话题逐渐在本地社交圈发酵。有网友通过视频中的车牌信息(部分模糊但仍有辨识度)、道路环境等细节,尝试推测男子的行驶路线,但未获得明确结果。更多网友则在等待警方回应,大家普遍认为,无论男子是否真的酒驾,这种拿 “酒驾” 当噱头、挑衅执法部门的行为,都应受到严肃处理。​

警方迅速行动:身份核查与酒精检测全过程​

接到群众举报后,海宁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刑侦大队与交警大队联动,一方面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发布者的账号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视频中的地理位置、车辆特征等线索展开排查。经过两小时的快速核查,警方最终确定视频发布者身份:林某,男,46 岁,温州乐清人,当时暂住在海宁海昌街道。​

当天下午 3 时许,海宁警方前往林某居住地,将其依法传唤至海昌派出所接受调查。抵达派出所后,民警首先针对 “是否酒驾” 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核实。按照酒精检测流程,民警先让林某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 —— 林某配合地含住检测仪器吹气管,等待数秒后,仪器显示酒精含量为 0mg/100ml。为确保结果准确,民警又依法带林某前往附近医院进行抽血检测,通过专业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分析,最终血液检测结果同样为0mg/100ml,彻底排除了林某酒驾的可能性。​

在检测过程中,林某全程表现平静,既没有抗拒,也没有过多辩解。当看到两次检测结果均为 0 时,他反而长舒了一口气,似乎对 “未酒驾” 的结果感到放松。但民警并未停止调查,转而聚焦于 “为何发布自曝酒驾视频” 这一关键问题,对林某进行进一步询问。​

男子供述:博眼球的初衷与法律后果​

面对民警的询问,林某起初有些犹豫,在民警出示视频证据并告知相关法律规定后,他终于如实供述了发布视频的缘由。林某表示,自己平时喜欢刷短视频,看到很多网友通过发布新奇、有争议的内容获得高关注度,心里也想尝试。10 月 24 日中午,他在家中无聊,突发奇想 “拍一段有话题性的视频”,便虚构了 “酒驾回家” 的情节,还特意加入挑衅交警的台词,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网友关注、增加账号粉丝量。​

“我知道酒驾是违法的,也没真的喝酒开车,就是想编个噱头博眼球,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林某向民警解释时,语气中带着懊悔。他承认,发布视频前没有考虑过行为的后果,既没意识到 “拿酒驾当噱头” 会引发公众反感,也不知道这种挑衅执法部门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在看到网友的愤怒评论和警方的调查行动后,他才开始害怕,意识到自己 “玩过头了”。​

经过民警的法律教育,林某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一方面,他的视频可能误导公众,让部分人误以为 “酒驾可以随意调侃”,淡化酒驾的违法性;另一方面,这种公开挑衅执法部门的行为,会损害执法权威,影响社会秩序。最终,林某在询问笔录上签字确认,对自己发布寻衅滋事视频的行为供认不讳,并提交了书面悔过书,深刻表达了歉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林某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海宁警方综合考虑其违法情节、认错态度等因素,依法对林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在送达处罚决定书时,民警再次提醒林某:“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言论和行为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为了博眼球而突破法律底线。”​

警方提醒与社会讨论:网络言论的边界与责任​

事件处理完毕后,海宁公安通过官方账号发布通报,详细说明了事件经过、调查结果与处罚依据,并特别发出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发布信息、言论应遵守法律法规。否则,警方将依法查处,绝不姑息。” 这份通报很快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新一轮社会讨论。​

网友们对警方的处理结果普遍表示支持。有网友留言:“虽然没真酒驾,但这种博眼球的方式太恶劣,拘留得好,能起到警示作用。” 也有网友结合类似案例分析:“之前有网红为流量编造‘被家暴’‘遭诈骗’等情节,最后都被依法处理,可见无论什么噱头,只要违法就会被追责。” 还有部分网友关注到 “网络言论责任” 的话题,认为 “每个人在发布内容前,都该想清楚‘这话能不能说、这事能不能拍’,不能只图一时热度。”​

在社交平台的讨论中,不少人还提到了 “酒驾的危害性”—— 即便林某此次未真酒驾,但其视频中拿 “酒驾” 开玩笑的行为,仍可能对公众产生不良引导。有从事交通安全宣传的网友分享数据:“每年因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不计其数,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这种行为绝对不能拿来调侃。” 大家普遍认为,执法部门对林某的处理,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警示,更是对社会公众的普法教育,让更多人明白 “网络言论有边界,违法失信必追责”。​

目前,林某已按处罚决定执行行政拘留。据其家人透露,林某在被拘留前,曾反复叮嘱家人 “以后再也不会为了流量乱发视频”,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他人 “遵守法律,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来源:章丘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