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提出三个铁证,只为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可能就是中国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03:07 1

摘要:一位韩国学者,冒着被口诛笔伐的风险,公开挑战本国主流历史叙事,金在吉教授直言不讳:“翻开我们的族谱往上数,老家可能就在中国。”

一块发黄的铜印,一块刻着汉字的墓碑,一串绿锈斑驳的刀币,悄然摆在了韩国首尔大学金在吉教授的讲台上。

一位韩国学者,冒着被口诛笔伐的风险,公开挑战本国主流历史叙事,金在吉教授直言不讳:“翻开我们的族谱往上数,老家可能就在中国。”

别看他说的令韩国人匪夷所思,但却是带着“证据”来的。

第一件证物,是那块刻着“乐浪太守印”的铜印。他解释道,这可不是普通的古董,而是经文物部门认证的西汉官方官印。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郡。而乐浪郡隶属于汉帝国中央,由中原派遣官员驻守,实行汉制管理。

而这是其一紧跟展示的第二件证物是刘茂墓碑。墓主人刘茂是西汉朝廷命官,曾任会稽、南阳、乐浪三郡太守,碑文明确记载他“卒于平壤”。

“如果朝鲜半岛自古就是独立文明,怎么会允许汉朝官员在此立碑落户?”金在吉反问现场观众。

第三样铁证是流通货币,战国刀币。这些刻着燕国标记的刀币在韩国全罗南道的古墓群中出土。“货币在哪儿流通,哪里就脱不了母体文明的根。”金在吉表达的直白。

别说金在吉表达的直接,无独有偶,韩国檀国大学生物系教授金旭从遗传学角度得出了类似结论。他对185名没有血缘关系的韩国人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显示:10名韩国人中有4人的碱基序列与中国中原地区的农民相似。

金旭教授在其研究文章中写道:“我们用人类学系统分类的方法对这些韩国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韩国人与中国汉族接近。”这一结论也印证了历史学家此前所说的“高句丽一族在唐朝时被中国所同化”的观点。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11月《自然》杂志发表的封面文章支持了这些发现。由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合作的交叉学科研究指出,日语、韩语、蒙古语等都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

那这中韩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从历史文献来看,中韩之间的渊源更为悠久。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灭卫氏朝鲜,在原地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

而此后一直到西晋末年约四百年的时间,朝鲜都为中国郡县。

紧跟公元313年,高句丽侵入乐浪,不久百济、新罗也相继崛起,开启半岛上的三国时代,中国与半岛才开始有内外之别。

即使是在朝鲜王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朝鲜”二字取“国在东方,朝日鲜明”之意。

甚至在李氏朝鲜五百多年间,一直以继承箕子正统自居,不但以明朝皇帝年号纪年,而且在政治体制、科举、律令、礼仪文化等方面无不模仿明朝。

且这历史上朝鲜半岛的知识分子在书写时使用的是汉字,出现了发音与书写不一致的现象。从语言学上来讲,韩语属于胶着型语言,汉语属于孤立型语言,差别很大。

朝鲜王朝世宗李祹时,因为汉字繁复,不便普通民众学习,命人创制谚文,却遭到了文武士大夫的强烈反对。

世宗仍在宫中设立了谚文局,任命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儒臣创制谚文。他们在研究半岛语音的基础上,参考中国韵书、汉字基本笔画和其他语言字形结构,于1443年公布了包括28个字母在内的“训民正音”,使半岛真正拥有了本民族自己的文字。

这也是为何让金在吉教授惊叹的原因之一,因其在研究中走访了数十处新罗古墓,发现一个惊人现象:这些古墓陪葬物品里,90%以上都刻着汉字!

不出所料,金在吉教授的研究成果在韩国国内引发了激烈反响。许多韩国民众指责他“别有用心”,甚至有人称其为“学术叛徒”。

然而,在批评声中,金在吉保持了学者的从容:“真正的强国,人们并不会因为它不好的历史而看轻他。”

他以美国曾属英国、法国曾被德国占领为例,说明客观对待历史不会损害国家尊严。

另外在韩国,关于祖先起源的问题争议颇多。此前最被普遍认同的说法是,韩国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

这一观点的认证,主要从考古、生活习惯、性格、语言等各个方面得出。韩国人作风豪放,喝酒吃肉不在话下,这些饮食习惯与作风与早前的游牧民族相似。

但金在吉教授列举的证据,甚至如今走在首尔街头,随处可见的汉字牌匾,朝鲜王朝的官制礼法,带着明显的大明遗风,就连人们口中的韩语,也掺杂着过半的汉字词源。这些日常细节,却是让他直觉这段中韩之间无法割裂的历史。

只得说,历史便是历史,再退一步,韩国如今也难抵中国文化是韩国“母文化”的事实。

参考资料:

古代朝鲜半岛的本色与渊源——新京报

来源:无价讲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