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说,这种病很复杂,可能跟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有关。但奇怪的是,风湿科的医生又说,您的症状和指标,还达不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明确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AIRD)的诊断标准。
最近总是咳嗽、气喘,爬楼梯越来越费劲,去医院一查,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
医生说,这种病很复杂,可能跟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有关。但奇怪的是,风湿科的医生又说,您的症状和指标,还达不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明确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AIRD)的诊断标准。
您很困惑: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学上,将这种既有间质性肺病(ILD),又有自身免疫表现,但又够不上明确风湿病诊断的罕见病,命名为**“伴自身免疫特点的间质性肺炎”(IPAF)** 。
IPAF就像一个“身份不明的肺病”,它游走在呼吸科和风湿科之间的灰色地带,因此更难被理解和管理。
更让人担心的是:IPAF的病情发展速度,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快、要凶险!
一项重要的前瞻性研究**(Międlikowska等,2025)**专门针对IPAF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发现,IPAF患者的疾病进展率非常高,在短短12个月内,根据不同的评估标准,竟有高达22%到43.3%的患者出现了病情恶化或死亡 。
甚至,当研究人员用最严苛的“进行性肺纤维化”(PPF)标准来评估时,IPAF患者的病情进展比例(43.3%)明显高于那些已经有明确风湿病诊断的患者(AIRD-ILD组,19.35%)。
这敲响了警钟:IPAF不是“介于”轻症和重症之间的中间状态,而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可能快速进展的疾病!
那么,哪些IPAF患者的肺会更快地“变硬”、更快地“自毁”?有没有办法在病情恶化之前,就拉响警报?
这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难题:找到IPAF患者短期(1年)内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实验室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等大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最终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确定了三个最关键的“独立预测因子”。
它们就像埋藏在患者体内和肺部中的三颗“定时炸弹”,一旦发现,就意味着病情将在1年内有极高风险快速恶化,需要立即引起重视和干预。
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上,如果发现了**“蜂窝肺”(Honeycombing)**,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蜂窝肺不是一个可逆的病变,它代表着肺组织被纤维化彻底破坏后,形成了无数个排列不规则的小气囊或空洞,形态酷似蜂窝。它意味着您的肺部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是肺纤维化的晚期表现。
在本次研究中,蜂窝肺被确定为IPAF进展(基于INBUILD标准)的最强预测因子,其风险倍数(OR值)高达69.1。
这意味着:**如果您的IPAF患者CT片上出现了蜂窝肺,其病情在1年内恶化的风险,是未出现蜂窝肺患者的近70倍!**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足以让所有患者和医生高度警惕。
与蜂窝肺同样重要的,是HRCT上呈现的**“寻常间质性肺炎模式”(UIP pattern)**。
UIP模式是另一种严重的纤维化表现,其特征包括肺底部的网格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并常伴有蜂窝肺。在许多间质性肺病中,UIP模式都预示着预后不良。
在本研究中,UIP模式被确定为IPAF进展(基于PPF标准)的强预测因子,其风险倍数(OR值)高达43.8 。
因此,对于IPAF患者而言,HRCT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医生不仅要诊断您是否患病,更要详细评估您的肺部是否有**“蜂窝肺”和“UIP模式”**这两种标志性的纤维化特征。它们是肺部正在加速“变硬”、“自毁”的铁证。
前两个信号需要CT检查才能发现,而第三个信号,只需要一个常规的血液检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count)。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白细胞,它们是免疫系统的“急先锋”,在身体发生感染或炎症时会迅速增加。在间质性肺病中,中性粒细胞被认为参与了肺部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是肺部“慢性火灾”的燃料。
研究发现,无论采用哪种进展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都是IPAF短期进展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根据INBUILD标准,中性粒细胞每增加一个单位,进展风险就会翻倍(OR, 2.06)。根据PPF标准,中性粒细胞升高同样是明确的预测因子(OR, 1.89)。这个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抽血化验单上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可能比复杂的免疫抗体滴度(如抗核抗体滴度)更能预测IPAF的短期凶险程度 。它就像血液中亮起的“火警”警报,提醒医生和患者:体内的炎症正在加速,肺纤维化的风险正在急剧上升!
65岁的张阿姨(化名)是一位IPAF患者。她最初确诊时,只是偶尔咳嗽,有些轻微气喘,肺功能检查(FVC)显示她的肺活量尚可(75%预计值),属于“中度”水平,看起来似乎并不危急。
她被诊断为IPAF,是因为她有间质性肺炎的CT表现,同时血液中查出了一些自身抗体,但又不满足类风湿关节炎等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IPAF的“灰色地带”。
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医生可能会认为张阿姨的病情比较平稳,只需常规观察和治疗。
但是,细心的医生根据这项最新研究的发现,对张阿姨的几项指标进行了“高危排查”:
HRCT影像: 医生仔细查看了张阿姨的CT片,发现肺底部已经出现了一小块**“蜂窝肺”**的表现。血液检查: 尽管张阿姨的症状不典型,但她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正常值上限略高(5.5 ×109/L),符合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特征。正是这“蜂窝肺”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两个高危信号的叠加,让医生提高了警惕。 医生向张阿姨和家属解释了最新研究的风险提示,并决定采取更积极的抗纤维化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1年随访中,张阿姨的肺功能虽然下降,但由于及时采取了干预措施,下降速度被有效控制,没有达到快速进展的标准。而同期,研究中一些基线FVC比张阿姨更好的IPAF患者,因为缺乏这种高危信号的识别,在1年内病情却迅速恶化,甚至有人因呼吸衰竭而去世。
这个案例清晰地说明: 预测因子比当前的病情轻重更能决定未来风险。即使您的肺功能看起来尚可,但如果血液里“火警”响起,肺里“空洞”初现,就必须警惕疾病的快速进展。
IPAF是一种临床异质性高、进展凶险且预后可能比明确风湿病相关ILD更差的疾病。这项前瞻性研究为IPAF患者带来了明确的预警信号和价值增量:
预测因子(警报信号)临床意义(警报内容)检查手段蜂窝肺 (Honeycombing)肺纤维化晚期,肺部结构不可逆破坏高分辨率CT(HRCT)UIP模式寻常间质性肺炎模式,严重纤维化特征高分辨率CT(HRCT)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体内炎症加剧,肺纤维化风险上升血液常规检查未来,对于IPAF患者的诊疗,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影像学精细评估: 确诊IPAF的患者,应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和呼吸科医生,对HRCT影像进行精细评估,着重排查蜂窝肺和UIP模式等纤维化特征。血液炎症指标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液中这个“火警”信号的出现,是病情短期内恶化的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指标。多学科协作: IPAF患者的诊断和管理离不开呼吸科和风湿免疫科的紧密协作(多学科团队,MDT)。这种协作能确保患者既能得到风湿免疫方面的评估,又能得到肺部疾病方面的专业治疗,从而更好地识别风险、制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只有关注这些隐藏的“自毁”信号,才能及早介入,阻断IPAF向进行性肺纤维化发展,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参考资料:Miądlikowska E, Miłkowska-Dymanowska J, Białas AJ, Makowska JS, Lewandowska-Polak A, Łacwik P, Piotrowski WJ. Predictors of 1-year progression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utoimmune features: a 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Pol Arch Intern Med. 2025 Oct 28;135(10):17115. doi: 10.20452/pamw.17115. Epub 2025 Sep 8. PMID: 40923244.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