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教师赵阿姨今年 61 岁,去年体检发现右肺有个 7mm 的纯磨玻璃结节,医生建议半年后复查。她觉得自己不抽烟、没咳嗽,就把复查的事忘了。
退休教师赵阿姨今年 61 岁,去年体检发现右肺有个 7mm 的纯磨玻璃结节,医生建议半年后复查。她觉得自己不抽烟、没咳嗽,就把复查的事忘了。
直到今年夏天,她频繁在夜间干咳,偶尔痰里带点暗红色血丝,去医院做 CT 时,结节已经长到 9mm,还出现了实性成分和胸膜牵拉征,穿刺后确诊为早期肺腺癌。好在手术及时,术后恢复得很顺利。
很多人拿到 CT 报告,看到 “肺结节” 三个字就紧张,其实不同结节的恶变风险差异很大。以下三类结节因为存在 “高危特征”,需要按规律复查,不能掉以轻心:
1、含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在 CT 上看起来像一层淡淡的云雾,纯磨玻璃结节恶变风险较低,比如 5mm 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每年做一次 CT 复查就行。
但如果磨玻璃结节里出现了 “实性成分”,比如在模糊影里能看到一小块密度较高的实心区域,哪怕只有 2-3mm,恶变风险也会明显升高。
尤其是直径超过 8mm 的 “混合磨玻璃结节”,这类结节建议每 3-6 个月做一次高分辨率 CT,重点看实性成分有没有增多、结节边界是否变模糊,这些变化往往是癌细胞开始活跃的信号。
2、靠近肺门或胸膜的实性结节
实性结节就是 CT 上能清晰看到的 “实心小疙瘩”,大部分良性的实性结节,比如炎性结节、结核球,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直径多在 5mm 以下。但如果实性结节直径超过 10mm,或者长在靠近肺门、胸膜的位置,恶变风险会上升。
靠近肺门的结节可能压迫支气管或血管,即使是良性也可能影响呼吸;而靠近胸膜的结节如果恶变,容易侵犯胸膜引发疼痛,还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这类结节建议先做增强 CT,看结节的血供情况,如果增强 CT 提示异常,再进一步做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3、3 个月内明显增大的结节
有些结节刚开始很小,比如只有 4mm,看起来良性可能性大,但如果在 3 个月复查时长到 6mm 以上,或者半年内增大超过 3mm,哪怕是纯磨玻璃结节,也需要高度警惕。
良性结节的生长速度很慢,比如炎性结节可能多年不变,甚至慢慢缩小;但癌细胞增殖快,会让结节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所以不管结节是哪种类型,只要出现 “快速增大” 的情况,都要及时找呼吸科或胸外科医生评估,不能等 “长大了再说”。
很多人觉得 “结节癌变会突然爆发”,其实在癌细胞突破结节、侵犯周围组织前,身体会发出一些细微信号,只是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来处理。如果出现以下 4 种情况,尤其是本身有肺结节的人,建议及时检查:
1、夜间阵发性干咳,痰中带血丝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多伴有咳痰,吃止咳药后 1-2 周会好转;但如果是结节癌变引发的咳嗽,常表现为 “夜间阵发性干咳”,比如躺下后突然咳醒,没有多少痰,或者痰里带少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丝,尤其是晨起第一口痰更明显。
这是因为癌变的结节表面血管丰富且脆弱,咳嗽时气流冲击会导致血管破裂,少量血液混入痰液;同时肿瘤会刺激支气管黏膜的神经末梢,引发持续的干咳。如果这种咳嗽持续超过 2 周,吃普通止咳药无效,一定要做 CT 复查结节情况。
2、胸部固定位置刺痛,深呼吸时加重
肺部本身没有痛觉神经,所以早期肺结节一般不会引起疼痛;但如果结节恶变后侵犯胸膜,就会出现胸部疼痛,多是固定位置的刺痛或钝痛,比如右侧胸部下方,深呼吸、咳嗽或弯腰时疼痛会加重,休息后也不会缓解。
3、没刻意减肥却体重下降,还伴乏力
如果在 1-2 个月内,没减少食量、没增加运动,体重却下降了 5 公斤以上,同时总觉得浑身乏力,连散步、做饭都觉得累,哪怕没有咳嗽、胸痛,也需要警惕结节恶变的可能。
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身体的能量和蛋白质,而且会释放一些 “炎症因子”,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很多患者会说 “吃什么都没胃口,吃一点就饱,还总觉得累”。
这种 “消耗性症状” 不是肺结节癌变的专属信号,但结合结节病史,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风险。
4、同一部位反复肺炎
普通肺炎经过 1-2 周的抗感染治疗,症状会明显好转,CT 上的炎症影也会消失;但如果是结节癌变堵塞支气管,导致局部痰液排不出去,就会反复在同一部位引发肺炎。
比如每次感冒后都出现 “右肺下叶炎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减轻,但 CT 上仍有炎症残留,下次感冒又会在同一位置发作。
1、先做胸部 HRCT,也就是高分辨率 CT
不管是复查结节,还是出现症状后排查,首选都是 HRCT。它比普通 CT 的分辨率更高(,能清晰显示结节的大小、边界、内部结构,甚至能看到结节与周围血管、支气管的关系。
2、若 HRCT 提示高危,加做增强 CT + 肿瘤标志物
如果 HRCT 显示结节有 “高危特征”,比如含实性成分、边界不清、快速增大,可以进一步做增强 CT,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结节的血供情况:恶性结节因为需要大量营养,通常会有 “强化”,而良性结节强化不明显。
同时可以查一下肿瘤标志物,比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这些指标如果升高,结合 HRCT 结果,会增加恶性的可能性。
但要注意,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恶变,因为早期肺癌患者中,约 60% 的肿瘤标志物是正常的,所以这只是辅助检查,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确诊靠穿刺活检,明确结节性质的 “金标准”
如果增强 CT 和肿瘤标志物都提示结节可能恶性,下一步就是做穿刺活检。医生会在 CT 引导下,用一根细针穿过胸壁,精准扎进结节里,取一小块组织样本,送到病理科染色观察,只有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才能确诊为肺癌,这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4、怀疑转移时做 PET-CT
如果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或者 HRCT 显示结节直径超过 10mm、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需要做 PET-CT 评估是否有转移。PET-CT 能显示全身的代谢情况,癌细胞代谢活跃,会在影像上呈现 “高代谢灶”,如果发现肺外部位有高代谢灶,说明可能发生了转移,治疗方案会和早期肺癌不同。
最后想跟大家说:查出肺结节不用怕,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有高危特征的结节,一定要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现在早期肺癌的手术技术很成熟,比如胸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很多患者术后能正常生活、工作。
肺结节的管理是 “持久战”,科学随访、及时干预,才能把癌变的风险降到最低。
来源:袁医生课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