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老乡见了我就叨叨:“年年种小麦,亩产总差口气上不了千斤,到底差哪儿了?”别急!我整理了6个经过验证的“实战技巧”,都是老农几十年摸索出的“土经验”,照着做,亩产超千斤真不难!
最近不少老乡见了我就叨叨:“年年种小麦,亩产总差口气上不了千斤,到底差哪儿了?”别急!我整理了6个经过验证的“实战技巧”,都是老农几十年摸索出的“土经验”,照着做,亩产超千斤真不难!
选种就像选“好苗子”,直接决定收成!去年河南周口的张大哥,放弃了种了多年的老品种,换了抗病害的郑麦136,不仅少打3次药,亩产还比往年多了200多斤,稳稳过了千斤线!记住这3个选种铁律:
1. 看抗病性:优先选抗锈病、白粉病的品种(除了郑麦136,周麦36也靠谱),能省下不少农药钱;
2. 看抗倒性:秆矮、茎秆粗壮的品种(像存麦21),遇到大风天也能稳稳“站着”,不怕倒伏减产量;
3. 看当地气候:黄淮海地区选半冬性品种,江淮地区选春性品种,千万别“南种北引”,容易不出苗或遭冻害。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把种子撒地里,这是大错特错!播种过深(超5厘米),麦苗钻出土时消耗过多养分,苗弱发黄;过浅(低于2厘米),冬天容易被冻死,来年返青少一半。
实操技巧:用播种机时,把深度旋钮调到3厘米;人工撒种后,用耙子轻搂一遍土。要是能搭配种肥同播更好,每亩带10斤复合肥,让麦苗“出生就有营养包”,出苗齐、分蘖多,千斤基础就稳了!
老辈人常说“冬天压麦,来年吃饱”!11月下旬,土壤还没上冻、墒情好时,用石磙或镇压器轻压麦田,能压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把旺长的麦苗“压壮”,避免冬天冻坏。镇压后再用锄头划锄松土,既能破除板结,又能让根系往下扎,开春吸收养分更有力。山东老农王大爷用这招,他家麦苗过冬几乎“零冻死”,开春返青比别家快一周,后期灌浆更有劲。
抽穗扬花期(4月下旬-5月上旬)是决定能不能过千斤的“生死期”!此时麦田容易遭蚜虫、得赤霉病,遇上干热风还会让麦粒干瘪,这三项加起来,能让亩产少收300斤!
应对方法:用吡虫啉(防蚜虫)+戊唑醇(防赤霉病)+磷酸二氢钾(抗干热风)混合喷施,一次解决三个问题。
注意事项:避开扬花盛期(上午9点-11点),选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防止药剂冲掉花粉;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记得补喷,不然等于白忙活!
小麦灌浆期是“冲刺阶段”,麦粒能不能长饱满、千粒重够不够,全看这时候的水!浇好这3次水,麦粒能更饱满,亩产多添100斤不是问题:
1. 拔节水:3月中旬浇,促进幼穗分化,每亩浇水量40-50立方米,别浇太多淹了根;
2. 孕穗水:4月上旬浇,保障麦穗发育,要是麦苗看着弱,还能结合浇水追施5-8斤尿素,补点养分;
3. 灌浆水:5月上旬浇,防干热风,但水量别过大,不然后期容易倒伏,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小麦成熟时别等“全黄”,不然麦粒容易脱落!等到籽粒变硬、颜色发黄,含水量降到13%左右(通常6月初),就是最佳收割期,这时候收,麦粒饱满、损耗少。收割后别堆着,赶紧摊开晾晒,厚度别超10厘米,每天翻动3-4次,等含水量降到12%以下再入库,避免发芽霉变,辛苦种的粮食可别浪费!
这些方法都是老乡们用汗水换来的经验,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今年种小麦的朋友,赶紧收藏照着做,遇到问题随时留言叨叨,咱们一起把小麦种出好收成 。
#小麦种植技术 #三农增产技巧 #农户实用经验 #小麦病虫害防治 #粮食种植干货
来源:老张的地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