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蜱虫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吸血后体积可膨胀100倍,叮咬人时会将头部扎入皮肤吸血,同时分泌出一种麻醉物质,不易察觉,因此不像蚊子叮咬人时会有一点刺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等,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
四
月
踏
青
春风拂面
正是出门撒欢的好时节
不过疾控君要悄悄提醒您:
大自然虽然美
但也藏着一位“隐形刺客”——蜱虫
这芝麻大的小家伙
可不只是来“亲亲”你的皮肤那么简单哦!
1
蜱虫危害早知道
蜱虫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吸血后体积可膨胀100倍,叮咬人时会将头部扎入皮肤吸血,同时分泌出一种麻醉物质,不易察觉,因此不像蚊子叮咬人时会有一点刺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等,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虫叮咬后可能传播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此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凶险,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2
五步防护法
① 穿衣有道:穿浅色长袖长裤,扎紧裤脚袖口
② 驱虫加持: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避剂
③ 路径选择:走步道中央,远离灌木草丛
④ 及时检查:户外活动后2小时内全身检查(重点检查腋窝、腹股沟、耳后)
⑤ 宠物防护:回家前给毛孩子梳毛检查
3
紧急处理指南
1、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缓慢拔出;
2、用酒精消毒叮咬处;
3、勿拍打/硬拽/火烧虫体;
4、勿徒手接触蜱虫(可戴手套/纸巾包裹);
5、出现发热、皮疹立即就医,并告知蜱虫叮咬史。
4
三大认知误区
Q
只有森林才有蜱虫 ?
A
城市草坪、小区绿化带同样存在。
Q
什么季节容易中招?
A
每年3月,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开始出现,活动高峰期一般在每年 4 月至 10 月,尤其在春季和夏季,户外活动频繁,蜱虫叮咬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Q
被咬后无症状就没事?
A
部分疾病潜伏期长达1月。
温
馨
提
示
总之
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固然重要
但千万别让蜱虫“搭便车”回家哦
记住防护要点
科学应对
就能安心拥抱大自然啦!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