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能吃40个菜的自助餐怎么挣钱?老板人傻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18:07 2

摘要:十元钱,四十个菜,安徽合肥郊外的一个小摊位前,午后的阳光把塑料椅子照得发亮。路两边是杂乱却有序的工地、马路和摆摊的小贩。有一天,我特意抽出午饭时间,专程赶去北城的龙湖北路与凤麟路交口,体验了一回网红“盒饭姐”的自助午餐。若没亲眼所见,你可能以为那只是昙花一现的

十元钱,四十个菜,安徽合肥郊外的一个小摊位前,午后的阳光把塑料椅子照得发亮。路两边是杂乱却有序的工地、马路和摆摊的小贩。有一天,我特意抽出午饭时间,专程赶去北城的龙湖北路与凤麟路交口,体验了一回网红“盒饭姐”的自助午餐。若没亲眼所见,你可能以为那只是昙花一现的网络炒作——但实际走过一趟,体会的却是旧日市井的真心实意。

01 初见摊位:热气腾腾的平凡故事

我到的时候才早过十一点,成排的饭盒和不锈钢菜盆已经摆满摊台。一股令人踏实的热气迎面扑来,空气里混杂着五香排骨、酱爆鸡丁、白菜豆腐、红烧带鱼和卤鸭脖的香气。摊主王荣亚正在埋头添饭,每盛一碗还不忘叮嘱一句:“能吃多少打多少,别剩。”身边丈夫陈立炳负责维持秩序,见谁手里的盒子快满了,还会递过来一块纸巾。队伍静静排着,包括许多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手腕上戴智能手表的中年白领,还有专程驱车赶来的年轻食客。

队伍比我想象得长,我身后是一家三口,老婆婆数着剩下的零钱,低声和儿媳说:“前头这红烧肉,盛两块就够了,别贪心。”这种氛围,是快节奏城市生活里少见的安慰。

02 拿什么撑起“十元四十菜”?账本上的现实

大家都盯着那小小的10元价签:一荤多素、不限量、想吃几遍就吃几遍。作为做过餐饮的老手,我心里大概有数——路边摊十元盒饭,食材批量采买可以砍到最低价;菜系轮流倒腾,荤素搭配讲平衡;骨头、边角料用来熬汤打底,分量阀值把握准确。这摊子的经营逻辑是——量要大、品种多,荤素皆有,能让更多普通人满意,才能靠着“薄利多销”立足。

王荣亚给我算了一笔账:菜都是凌晨批发市场走量拿货的,便宜的食材一块钱一斤,好的荤菜成本高些,比如一条带鱼能切成十几段配菜用。自己一家子外加一个工人,一天卖完也就净赚个两三百元。她说:“还不如外头打工多,但自个操心,能照顾娃。”

03 吃多少打多少,良心饭的自觉约束

自助餐容易让人贪嘴,但摊主自有一套朴素的准则。排队的时候,王荣亚的喊话声一阵阵传来:“大家别浪费,吃多少打多少。你看我啥都不管你,都是相信你。”没人点头哈腰奉承,也没有任何流量手法的炒作,就是一种本分人的信任和规矩。她的小摊几乎没有“流动镁光灯”:没有网红团队围拍,也没有直播间怒刷礼物。倒是常有本地工程队工头放下饭碗,顺手帮她收桌椅,甚至当天还看到附近一个开电动车的中年师傅,主动帮忙维持秩序。

我问她害不害怕有人随便打菜浪费、或者“吃白食”。她耿直地回了一句:“十块钱真吃不走好东西,浪费粮食才是心痛!挣钱不能靠坑人,靠自己辛苦不丢人。”

04 走红后的小波澜和坚守

说到网络走红,王荣亚笑得腼腆。她原本给附近工人做饭,直到某个热心网友把菜品发到了网上,“十元管饱,三十五道菜随便挑”的话题上了热搜。从那以后,食客剧增,节奏慢不下来。但她和丈夫没飘,也没趁机涨价。闲下来后,甚至曾因压力太大选择歇业,好几个月都没出摊。有被人质疑“作秀”、“炒作”,但她只管把锅灶擦得锃亮:“咱是为活路,不是图热度。”

今年年初,王荣亚左臂摔伤,歇了半年才复出。有顾客一边排队,一边好奇地问她:“姐,你这样贴钱卖,不怕亏本?”王荣亚边热菜边笑:“亏不了,量大能卖完,自己做返工的时候还不用点外卖。一天多赚个二三百也知足,比外面打工轻松,还能照顾家里。”

05 “盒饭姐”菜摊的温度,是城市的温度

吃饭途中我特意跟几位顾客聊了几句,发现他们几乎都不是来看热闹的。有搬砖的工人说:“我们这点活儿体力消耗大,别的地方十块钱只能买俩菜,她这四十样全是家常,想吃多少都行。”还有附近中学的老师笑称:“想让学生少吃外卖垃圾食品,偶尔带他们来体验良心饭。”

不少老主顾都是看着摊子一路坚持下来的。有个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悄声告诉我:“我看到好多主播想蹭流量,她都不怎么理,最多让人拍拍照,不让直播。”这种“不借助流量挣钱,坚持实价做自己饭菜”,在一片流量盛世中,难能可贵。“有些网络来得快也散得快,咱只想老实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是摊主打心底的共识。

06 一份饭背后的坚守与朴素

作为食客,最让我感动的是,无论摊子多火,价格始终没涨一分;菜品依然家常,荤素兼顾。不仅是做买卖,更像在维持社区的烟火味儿。过年时摊子还会加几样硬菜,节令到哪就会出几款应时的炖菜。“自己熬清汤、打卤挑味,不能全靠速冻。”王荣亚夫妇不是没琢磨过赚大钱,只是那一碗十元饭,已经成了周围许多普通人性价比最高的温暖。

07 一碗十元饭的意义,比账本厚重

合肥这样的大城市,每天辛苦工作的普通人占绝大多数,老实人用十块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也留下一点点余地帮助别人。这不是傻,也不是所谓的情怀炒作,而是骨子里的善良和本分。一份饭,赚不来多少钱,却能多一点自尊和感激。王荣亚说得最实在的一句话:“咱不怕累,也不怕赚得少,就怕吃饭的人不懂惜粮惜福。希望这饭摊能坚持到自己干不动那一天。”

写这个故事不是为了煽情,而是想告诉更多人,这世上除了巨富和“内卷”,还有一群用微薄利薄、诚心良心在撑起平价餐桌的普通人。或许她的摊子一天只赚二三百元,比工厂打工多一点,却能陪伴家人,日子虽不宽裕,但“人善良、饭暖心”。盒饭姐不需要流量镁光灯,不需要“金主”炒作,只愿好好地安安稳稳做一顿饭,自食其力,善待每一位食客。如果你有幸走进她的摊边,请记得点一份饭的时候,别忘了一句谢谢——对于她和丈夫,知足惜福,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的故事讲到这,不知道你的城市里有没有类似的“良心摊”?一顿饭带给你的温暖,在你心里还有多少分量?

来源:富贵说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