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这位新掌门人的背景和风格,又透着股“不破不立”的劲儿,所有人都在猜,这个敢说敢干却没管过大型电视新闻机构的媒体人,能不能把这家百年老店从泥潭里拉出来。
最近美国新闻圈最热闹的事儿,莫过于巴里·韦斯接下了CBS新闻总编辑的担子。
这事儿之所以牵动人心,不只是因为老牌媒体换帅本身值得关注,更因为CBS新闻这几年的日子实在算不上好过。
而这位新掌门人的背景和风格,又透着股“不破不立”的劲儿,所有人都在猜,这个敢说敢干却没管过大型电视新闻机构的媒体人,能不能把这家百年老店从泥潭里拉出来。
韦斯在新闻圈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老炮儿”,但名气不小,最大的标签就是“敢言”和“不按常理出牌”。
她自己创办了个叫《自由新闻》的数字评论平台,靠着挑战既定叙事、输出独立观点攒下了不少关注度。
2025年,派拉蒙—天舞收购了《自由新闻》,顺带把韦斯推上了CBS新闻总编辑的位置,这场并购从一开始就透着明确的信号:CBS要变天了。
派拉蒙的大老板们倒是对她很有信心,公开说韦斯能给CBS新闻带来“能量与无畏精神”,这话里的期待值拉得满满。
但韦斯还没正式上手,CBS就给了市场一记“闷棍”,旗下王牌节目《60分钟》播出了对贾里德·库什纳和史蒂夫·威特科夫的专访,俩人聊的是自己在促成以色列与哈马斯“临时和平”里的角色,题材够重磅,按说该是收视爆款。
可坏就坏在播出时间延后了,等节目上的时候,热度已经散了不少,最终只吸引了约690万观众,比前一周直接下滑超过三成,创下了收视新低。
这事儿把CBS的尴尬摆得明明白白:就算拿到了好料,也未必能吃到红利。
不过有意思的是,韦斯似乎没太纠结于这690万的收视数字,反而更在意另一个维度的成绩。
这期采访虽然电视端凉了,但在网络上的反响相当不错,讨论度一直居高不下。
这倒也符合她的行事风格——作为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强影响力的媒体人,她比谁都清楚现在的新闻生态早就不是“电视收视说了算了”,流量和传播力才是硬道理。
派拉蒙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网络上的热度反而让他们更坚定了启用韦斯的决心。
可信心归信心,业内的担忧从来没断过,核心问题就一个:韦斯到底懂不懂怎么管CBS这样的“大船”?
在此之前,她最多也就管过《自由新闻》这样的数字平台,从没经手过CBS新闻这种规模的编辑部,更没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实际履历。
要知道,管理一家拥有众多王牌节目、上千员工的传统新闻机构,和运营一个数字评论平台完全是两码事,前者要考虑的不仅是内容调性,还有人事协调、流程管理、合规风控等一堆杂事。
但反过来说,也正是这种“外行”背景,让不少人期待她能带来“新鲜空气”——毕竟CBS现在最缺的可能就是跳出传统思维的勇气。
比“外行领导内行”更让人犯嘀咕的,是《自由新闻》和CBS新闻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按道理说,被收购之后要么并入主体,要么彻底独立,但现在的情况是《自由新闻》还在自己玩自己的,照样发评论性报道,没半点要被“消化”的样子。
更耐人寻味的是,CBS新闻的节目里还老出现韦斯妹妹苏茜·韦斯的身影,苏茜还是《自由新闻》的联合创办人。
这就让外界难免多想:这两家到底是不是一套班子?做新闻的标准能一样吗?
美国媒体行业对新闻伦理向来看得重,像美联社这类机构连匿名信源的使用都有严格规定,要是两家机构共用资源却遵循不同标准,迟早要出问题。
CBS内部的员工更是有自己的顾虑,最核心的就是工会问题。
CBS新闻的员工都是有工会保障的,工资、福利、工作条件都有明确合同约束,但《自由新闻》压根就没工会化。
员工们担心,以后会不会用《自由新闻》的人来干活,绕开工会的劳工政策?
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韦斯刚上任就给《自由新闻》找了个副主编亚当·鲁宾斯坦,圈子里都觉得这是她的团队要逐步介入CBS新闻采编方向的信号。
工会那边已经放了话,不管是谁来干活,都得遵守CBS现有的合同,这话里的警告意味很明显。
不管内部矛盾多棘手,韦斯已经开始动手了,首当其冲的就是CBS的流媒体业务。
这事儿说起来挺可惜,CBS算是最早一批入局流媒体新闻的,但这些年越做越没存在感,跟NBC比差了不止一点。
NBC靠着“Today”这个老品牌打底,再加上NBCNewsNow的精准运营,圈了一大波线上观众,把CBS远远甩在了后面。
韦斯显然想补上这块短板,CBS已经把全国和地方的新闻团队合并了,目的就是搞更具互动性和即时性的流媒体节目,争取把年轻观众拉回来。
这步棋踩在了点子上,毕竟现在美国的传统媒体都在往数字化转,CNN为了转型都裁了6%的员工,砸钱搞数字产品,CBS要是再跟不上,迟早被市场淘汰。
除了流媒体,CBS的几档老牌节目也在酝酿调整。
韦斯没藏着掖着,直接亲自下场策划节目,给主持人诺拉·奥唐奈安排了希拉里·克林顿和康多莉扎·赖斯的对谈,还促成托尼·多库皮尔专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要强化CBS在政治和国际议题上的话语权,想用重磅选题打个翻身仗。
但反常的是,这些好资源没交给《CBS晚间新闻》的双主播莫里斯·杜波依斯和约翰·迪克森,这档节目改版后收视本来就跌得厉害,韦斯这波操作更让外界猜个不停:是不是要换主播了?
没过多久,就有知情人士爆料,CBS新闻高层已经在接触经纪公司,悄悄找潜在的新主播人选了。
虽说换帅之后调整人事是常事,但放在《晚间新闻》收视低迷的节骨眼上,这动作就显得格外有分量,明摆着是韦斯要动真格改革的信号。
比《晚间新闻》主播变动更悬的,是《CBS晨间新闻》联合主播盖尔·金的去留问题,她的合同2026年就要到期了,到现在还没个准信要不要续。
盖尔·金是业内响当当的人物,薪资自然不低,但现在母公司正忙着削减成本、裁撤员工,连CNN、《华盛顿邮报》这些同行都在裁员过冬,CBS能不能咬牙拿出这笔钱留住她,真不好说。
要是留不住,《晨间新闻》的收视恐怕又要受影响,要知道这档节目和《晚间新闻》一样,早就长期在三大电视网里垫底了。
说到这儿就能看出来,韦斯手上的牌其实并不好打,她确实展现出了拿独家、造话题的本事,几场重磅采访也让CBS的存在感强了些,但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
《晚间新闻》和《晨间新闻》长期垫底,这是结构性问题,不是靠一两场采访就能解决的。
观众的收视习惯已经养成,NBC、福克斯这些对手又虎视眈眈,想翻盘得下慢功夫。
更关键的是平衡的艺术,CBS能活这么多年,靠的是“中立报道”攒下的公信力,这是它的根。
但现在流媒体时代,光靠“中立”吸引不了观众,得有热度、有互动、有看点。
韦斯要是太激进,一门心思追流量,搞不好会砸了CBS的金字招牌;可要是太保守,又突破不了现在的困境,母公司那边也交代不过去。
就像格莱美颁奖礼那样,电视收视下滑但网络热度高,怎么把线上热度转化为稳定的受众群体,是所有传统媒体的难题。
还有内部的整合问题,《自由新闻》和CBS新闻的关系总得有个明确说法,工会的顾虑也得妥善解决。
要是内部先乱了套,再好的改革方案也推不下去,美国媒体行业向来重视人才,《洛杉矶时报》资深专栏作者年薪能到百万美元,就是为了留住能做优质内容的人,CBS要是因为人事动荡流失了核心团队,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说到底,巴里·韦斯能不能给CBS新闻带来真正的转变,现在没人能打包票。
她有冲劲、懂流量、敢突破,这些都是CBS眼下急需的;但缺乏大型机构运营经验、内部矛盾待解、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派拉蒙给了她信任,市场给了她期待,但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她能不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毕竟改造一艘巨轮,从来不是靠一时的风浪,而是靠长久的掌舵功力,CBS新闻的这场革新,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