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初那个手忙脚乱的早晨还历历在目——打翻的牛奶在桌上漫延,我刚转身拿抹布,四岁的中班小朋友已经伸手去够那滩“白色小河”,结果连人带椅子翻倒在地,哭声瞬间炸响。我一边扶他,一边抓过纸巾盒,脚下还踩到了一颗昨晚他偷偷藏起来的乐高积木,钻心的疼让我倒抽冷气。墙上时钟
年初那个手忙脚乱的早晨还历历在目——打翻的牛奶在桌上漫延,我刚转身拿抹布,四岁的中班小朋友已经伸手去够那滩“白色小河”,结果连人带椅子翻倒在地,哭声瞬间炸响。我一边扶他,一边抓过纸巾盒,脚下还踩到了一颗昨晚他偷偷藏起来的乐高积木,钻心的疼让我倒抽冷气。墙上时钟指向七点五十,距离幼儿园关门还剩二十分钟。
翻开日记本第一页,我在这一片狼藉中绝望地写:“别人的早晨是岁月静好,我的早晨是战场扫雷。”
一月的记录满是挫败感:“第N次因为寻找他‘隐身’的另一只袜子而迟到。”“幼儿园老师委婉提醒,孩子的围巾又戴反了。”“晚上加班,忘了准备宝宝明天的手工作业‘我的家’,只能用火柴人糊弄,他在旁边一脸失望。”
转机发生在三月那个普通的傍晚。我加班回家,筋疲力尽,他献宝似的端来一杯水,里面泡着几瓣剥得坑坑洼洼的橘子。“妈妈,老师说多喝水就不累了。”他小心翼翼地说,糖水洒了一地,黏糊糊的。那一刻,我看着他那双亮晶晶的、和我一模一样的眼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击中了——这满地鸡毛,原来也闪着微光。
从那天起,日记里开始记录我们共同的“探险”。
四月,我的“今日三件小事”变得童趣盎然:他第一次独立扣对了所有纽扣(虽然上下错位)、我们共同完成了用纸巾筒做的“火箭”、他睡前说“妈妈我今天最爱你,明天第二爱你”。这些琐碎的瞬间,像一块块积木,慢慢搭建起我内心的秩序与安宁。
七月的日记页脚,小宝的内容丰富起来——他骑着小自行车冲下小坡时勇敢又害怕的背影、蹲在路边观察蚂蚁搬家时撅起的小屁股、听故事时因为“为什么霸王龙不吃草”而皱起的眉头。
最大的考验在九月。幼儿园举办亲子运动会,与我一个重要项目汇报撞期。我一路狂奔,穿着职业装和高跟鞋赶到操场时,满头大汗,狼狈不堪。他正踮着脚在人群里张望,看到我,眼睛瞬间亮了,像装了整个星河。他拉着我的手冲向“两人三足”的起点,哪怕我们摔作一团,他也笑得最大声。那天的日记我写道:“我错过了他的开场,但他给了我全世界的宽容。
原来,母亲的游刃有余,不是分秒不差,而是即使迟到,也要奋力奔赴,而那个小小的人儿,永远会在终点为你欢呼。
现在,我依然会打翻牛奶,但他会和我一起擦,并告诉我“牛奶给桌子洗澡啦”;依然会在出门前上演“袜子寻踪记”,但我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个侦探游戏。变化是细微的——我熟知他每个“为什么”背后的逻辑,记得每周五要带奥特曼卡片去幼儿园“炫耀”,能在十分钟内和他一起搞定一个像模像样的手工作业。
昨晚睡前,他搂着我的脖子,用只有这个年龄才有的、混合着奶香和认真气息的语气说:“妈妈,你以前总是说‘快点快点’,现在你会和我一起看云了。我喜欢现在的妈妈。”
合上这本厚厚的日记,我终于明白:所谓成长,不是把孩子驯化成不添麻烦的乖宝宝,而是我愿意蹲下来,被他天真而缓慢的节奏所治愈。我们像两颗彼此环绕的星球,最初总在碰撞中寻找轨迹,终于在引力与斥力间,达成了最和谐的平衡。
手忙脚乱是爱与责任最初的笨拙,游刃有余是时间与耐心结出的果实。这365天,我记录的不是如何驯化一个“小怪兽”,而是自己如何被一个中班小朋友,用他毫无保留的爱与依赖,教会我在这烟火人间,且忙,且从容。
来源:南方小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