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风口将至,却怕卡脖子?中国80%的钨产量或许是破局关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5:51 2

摘要:全球都在押注核聚变,但越研究越焦虑:1.5亿℃的极端环境,到底用什么材料才能扛住?核心材料被国外垄断怎么办?其实答案早就在我们手里,中国掌控着全球80%的钨产量,而钨正是核聚变装置的“刚需防火墙”,这或许能让我们彻底摆脱被动。

全球都在押注核聚变,但越研究越焦虑:1.5亿℃的极端环境,到底用什么材料才能扛住?核心材料被国外垄断怎么办?其实答案早就在我们手里,中国掌控着全球80%的钨产量,而钨正是核聚变装置的“刚需防火墙”,这或许能让我们彻底摆脱被动。

就前两天,10月27号的钨价数据刚出来,我盯着长江有色网看愣了:钨粉均价直接冲到627500元/吨,一天就涨了5000块,这“银十”末尾还在猛拉行情这可不是突然暴涨。

我前阵跟材料圈发小吃饭,他说实验室今年问核聚变用钨组件的企业翻了三倍,早就有苗头了。你想啊,核聚变装置里那个叫“偏滤器”的部件,得扛住2500℃的等离子体冲击,全世界目前就钨能顶住。一座商业化反应堆40年得耗2.9万吨钨,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29%,这量太吓人了。更关键的是,咱们国家不仅占全球52%的储量,产量更是高达82%,湖南、江西的矿山基本撑起了全球供应,这资源底气在核聚变提速的时候太管用了。

但盯着疯涨的钨价和相关股票,谁心里不打鼓呢?我身边好几个散户朋友都问我:这到底是真机会还是瞎炒作?有的股票三个月涨超50%,想跟风又怕成“接盘侠”;听专家说核聚变商业化得等5-10年,现在进场是不是太早?更担心的是,会不会又重蹈覆辙。明明有资源,却没技术,高端钨材还得靠进口?这些顾虑太实在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得看懂风口,更得避开坑。

先给大伙吃颗定心丸:钨的需求爆发不是单靠核聚变,是好几个领域一起抢。光伏行业早就开始疯抢钨丝了,现在渗透率都突破60%,光这一块一年就消耗9200吨钨,需求涨得离谱。厦门钨业的订单都排到2026年上半年了,产能利用率都不到70%,不是不想产,是原料跟不上。军工那边更不用说,欧盟刚启动10万吨战略储备招标,首批就3万吨,占全球消费量15%,中钨高新的产能利用率常年超90%,订单排到2026年了。但供给端却在收紧,2025年第一批钨矿开采配额砍到5.8万吨,比去年少了6.45%,江西主产区直接减了2370吨,湖北、安徽这些地方干脆没配额了。中小矿山开工率才35%,海外新矿要到2027年才投产,今年供需缺口都4679吨了这种格局可不是炒作能撑起来的

但千万别以为“沾钨就涨”,这里面门道太深了。我有个股民朋友前段时间跟风买了只钨矿股,结果股价纹丝不动,后来一查才知道,那家公司只挖原矿,连核聚变要用的99.999%纯度钨材都做不出来。以前这种高端钨材被德法企业垄断。

现在国内也就厦门钨业拿到了ITER全流程认证,能批量供掺钾钨合金组件。这就像手里有面粉却烤不出蛋糕,没深加工技术,顶多赚点资源涨价的小钱,根本吃不到核聚变的大红利。翔鹭钨业靠15微米超细钨丝的专利技术,最近也拿到了核能订单,这才是真本事。

最后给散户朋友划三个避坑重点,都是实打实的教训:

第一,别被短期暴涨冲昏头。2018年钨价也疯涨过,后来暴跌套住一批人,现在很多公司业绩还没跟上股价涨幅,盲目追高就是当“韭菜”。

第二,盯紧两个硬核信号:一是核聚变实验的实际进展,比如合肥BEST装置的建设进度,这比新闻热度靠谱;二是公司的高端订单,像厦门钨业给ITER供了多少组件,这些才是业绩硬支撑。第三,警惕“伪钨概念”,有的公司只是沾点边就蹭热点,一定要查它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没技术积累的迟早现原形。

核聚变的风确实吹到了钨产业,中国80%的产量也确实是张好牌。但风口里的钱从来不是躺着赚的,看懂供需逻辑、选对有技术的公司、避开炒作陷阱,才能真正接住这波红利。记得点赞+关注哦[比心]

来源:山顶自在临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