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小寨村的名人轶事,众说纷纭也可以列出很多很多,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列选标准,不同时代可以列选出属于自己年代的时代英雄楷模,我只撮其精要在此反映表达说给你听。
提起小寨村的名人轶事,众说纷纭也可以列出很多很多,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列选标准,不同时代可以列选出属于自己年代的时代英雄楷模,我只撮其精要在此反映表达说给你听。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现年七十有四岁,在这里可以列选出好多个有闪光点的名人轶事,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同时也都是众口推荐让人们念念不忘,可以永载入史册以至于永远列入英雄榜,英豪册永志不忘的人和事。我也有三十多年出走新疆的闯荡的历史,叶落归根回来后,村子里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不能眼见为实,也就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只能留下巨大的历史空白和遗憾。
现在进入小寨村,从古远的地理形势上说,就传扬着“吴一岭,李一洼,周家占上了烂河坝。”,还有 小寨村周姓十几代人的排行谱,代后再续出。这也是从先来后到此地来落户的次序上说的。小寨村地名字上也有几次大的修改和移易。也有人说以前叫做转嘴村,或者叫做柏树嘴村。因为,在以前的后坡偏上的部分,自然生长着一棵穿天立地有十几人围不住粗细的苍老的柏树,其胸围雄伟粗大有几百年传说为千年以上树龄在百里之内远近闻名,叫人不胫而走影响巨大。所以来往行人交口称赞,就遗留下了转嘴村这个因名木而生的古老姓名传说。
我是小寨村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根据母亲穆玉敏的记忆说:我家后院门口有棵粗壮巨大的核桃树是与我同年同日出生的,这是在我出生那年,我父亲专门为我栽上的纪念树,今年接近百岁,根深蒂固,树大招风,而且生长在小河南岸上,这是个交通要道上枝叶婆娑,繁荣兴旺,是否从一个侧面印正着我们姓周家族的兴旺繁荣,登顶辉煌。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同村同年与我同岁出生者就有十二名男性兄弟,皆是属相为大龙,长相相仿佛,都有点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龙凤的可能。可是,在随后几年也有出生了不少后边同年人,因为那年月的忽雷白雨接二连三,惊天动地,时常有大雷雨炸响,此起彼伏。大家怀疑是雷雨太多太大,频繁发生,所以这一年月曾经怀孕出生的孩子不论男女,都是些聋哑人或者是半欲子(其脑子反应迟钝,不聪明利索)。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我亲身经历了可以举例很多,还可以验证确实属实,枚不胜举。
如今天,我已经快进入了八零岁的人了。说起来就有点絮叨罗嗦。啰嗦点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人毕竟是要进入老年的过程,进入生老病死的环节,这是人之常理,事物的必然过程。
从幼小的时候,我就崇拜过村子里边我们周姓的长辈有:周正礼,周夏礼,周先治,周全州,我的父亲周文华等等,还有当时的退伍军人李锋哥们。
周正礼大伯当年年轻气盛,是我的长辈中做事为人名声叫得响人杰出的代表,正礼大伯生得一表人才威武高大,在旧社会上曾经跟着老革命家汪锋闹革命,他们兄弟们团结一致,出生入死,走南闯北,在黑道白道上两道通吃。他们凭借着不平凡的胆略和英雄气质,有勇有谋敢闯敢斗为了广大贫苦的劳动人民奋斗一生独立支撑起来许庙东川的一片浩荡的天空。周正礼老伯他曾经给汪锋当过保镖,还上过歪嘴岩(革命据点)山峰上拉过队伍,打过游击,曾经立过大功。文化革命时期周正礼曾经多次被清查审理过,也被挂起来调查落实,有人想打倒他,他还被抓捕过几次被投入了监狱,有过牢狱之灾,也曾经三进三出(监狱)蹲入监狱,不知后来多久才于以平反昭雪,他还参加了国家正式工作,传说是由共产党人汪锋出面保护救助,才成就了他的壮丽人生。
在正礼大伯面临老死患重病期间,我还登门看望拜访,做过采访记录,记录下了他的遗嘱,也请教过他不少问题,正礼大伯的一生波澜起伏,不太平坦。早年(青年时)他是村里边是有名的人照子,曾经给好多兄弟出面引过媳妇,因为,他人长得标致漂亮人见人爱,因而就被推选为假新郎替别人充当新郎去上门提亲,引领了村上的一代潮流和思想。因为,是在旧社会的妇女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封建势力当道,男尊女卑大行其道,妇女们大部分要在当小姑娘时就必须缠碎脚丫子,其实本质上就是不让女孩抛头露面,不让她们参加社会活动。那时通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信条,不让女孩子名正言顺地选择自己的对象和配偶,不让她们抛头露面招惹是非,也不让谈情说爱。这就只好让别人出面代替相亲,以假充优瞒天过海,也会让有生理缺陷或者不能正常生存的兄弟们也过上有妻子有儿女的好生活。
周正礼大伯一生干了不少大事顶天动地,影响巨大,他还当过一任县乡村的商业局长,在他临终时平反后才有了正式工作待遇。正礼大伯的配偶我的伯母我叫做疙瘩娘,她也是个大家闺秀,风流倜傥,她的人生得清朗大气,长天皓月,是个有着大解放脚的文化女人,她性格外向,风风火火,直爽干脆,令人喜爱。她常常起早贪黑到我家来与我母亲谈耍趣笑,她与我们门对门居住,疙瘩娘她们住着大厅房,高房大屋非常气派敞亮,每天一大早我们一家因为爸爸行医要起早贪黑,我们起床经常较晚些,疙瘩娘她就大步流星地进入院门,远远地就高声大气地喊着:“大妹子,还不快快起床,太阳都晒坏了屁股眼了!”她们妯娌们热爱打闹玩耍,不即不离,形影不离,整天爱在一块聚会说笑。
周夏礼是我的亲大伯,就是我父亲的亲哥哥。周夏礼大伯他为人很是正直善良,他也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他的一生也更是坎坷曲折,一言难尽。夏礼大伯他们的孩子多,有七个孩子:两女五男,这样我就有了两个堂姐(改乾、改叶),也有五个堂兄弟(养乾、养运,改运、哑巴,还有一个因为养活不了他,从小就被送给灞源乡村的大山里边了),他们这群孩子基本上的生活是较好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堂姐叫周改叶,是她出于良心发现,靠近亲热,就极力推荐让我跟上她的大伯子哥哥王庆云(小姐夫的哥哥)到新疆谋生,从此 ,才为我开辟闯荡出了一片死里逃生的全新天地。我想唤醒他们尊敬他们,为他们歌功颂德。好心人,天开道,飞黄通达上九霄。步步为营立根稳,思路清晰学赶超。就是周夏礼大伯他告诫我说:不能去上别人家门上门招亲(找对象),是说这样上门招亲日后会低三下四,有辱门风,多数人都没有一个良好的下场。大伯与我父亲,同根同德,至小互相照顾,同心协力,共同进步。在离开自己父母亲的时候他们很小,就开始了独立自主自主谋生,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旧社会,没有团结一致,大家抱团,没有同心协力应对风雨,要想过得快活幸福,就得坚韧不拔,就得坚贞不屈迎难而上。我还回想着父辈们于那么一个衰微破败的大家庭,兄弟姊妹那么多,其父母又过早地死亡了,他们是怎么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走出了困境与饥饿死亡的,直至今天,我对身为老大的大伯还是感恩戴德,佩服尊敬备至,他们是一群大写的好人,是一群无坚不摧,勇于奉献吃苦的好人。大伯高大的身影,认真坦然的生活态度及为人处事不卑不亢,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这是周夏礼大伯对于我及我们全家的关心和爱护。
我还是有几个姑姑,大约是两三个吧。光河对岸大寨村就有两三个:一个姑姑年纪偏大点,也是早年缠了脚的。她叫什么名字,我也不能知道。她的丈夫也是个乡村老医生,自己咳嗽气堵病病殃殃,仍然能独立支撑起一个大家,他主要是个看中医的,家中立有好几面中药橱柜,盛装了不少名目繁多的中药材,上面张贴着药材的姓名,分门别类,不一而足。我与母亲一起常常到过她们的家,也了解她的子女几人,其中有个大表姐叫腊娃,可能是那年腊月出生的。小表哥叫应民,年龄比我大些,我们来往还是比较频繁,这些我都记忆犹新,回忆清楚。在这个村庄上我还有两个小姑姑,一个叫许白茹,是我家在老爷爷手里,因为孩子太多不好养育,从小时候就把她送给了岩子底村姓许的大户人家。小姑长大后,由于住的村庄处比较接近,就重新承认了这些老亲戚,也对接上了关系,因为小姑姑与我父亲周文华年龄接近,小姑姑十分疼爱我,主动让我住在她家大寨村住宿上学,这样我每天都要少走许多的路,有了充裕的上学阅读学习时间,但是,要吃住在小姑姑家,小姑妈家孩子也多,那时食粮低标准,粮食不过关,大家都吃不饱,食不裹腹,穿不暖衣服。还是小姑妈给我偏吃偏喝,十分地优待着我,有时间也偷偷的给我开个小灶收藏些零食鸡蛋,让我感激泣零报答无门。
小姑许白茹生得年轻漂亮,人长得细皮嫩肉,说辞做事井井有条,她也通情达理,会同情自己的亲人及爱抚自己的亲属小辈姊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在她过逝之后,被送埋在岳家山一个深山沟偏旁。我还亲自去给送葬哭坟,因为,小姑对待我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亲孩子一样热情周到。我应该终生做牛马都要报答她对我的付出疼爱与养育之恩,虽然当时的疼爱与付出其时间不是很长久,可是,这份情意叫人刻骨铭心,宠辱不忘。
我还有个小姑姑,她叫什么姓名,长得什么样儿 ,我无从得知,只听老人传说,她在未成年的年龄上出嫁给大寨村一户大户人家当了童养媳,刚过门不久,人家很富裕,遇到男儿们要到外面干活出工,眼看着就要下工回来了,可是,小姑她还没有把饭做好,她才正在烧锅烙馍馍,看到馍不能烙熟了,时间不够了,就把半生面糊状的馍馍急忙塞进了牛圈里边埋藏起来,后来被人家发现了,人家生气了就把她给活活打死了。这样的传说,至今听来,叫人毛骨悚然,又不得考证其真伪与过程。
周先治(年)也是我的好前辈们,按排行我应该称呼为(寿年)大伯,他们年长点,可能排行为老大吧。下面就有周全州,周三虎、周更年三个。周更年与他们是堂兄弟关系,也是同一个老爷生下的亲弟兄,也就是说是他们收养来的别人的子嗣,现在他们当然已经作古多年。可是,我是想唤醒他们,感激他们,纪念他们的辛勤付出贡献和劳动。
老大大伯周先治是一个吃苦受罪的代名词,从我记事起,(寿年)大伯就是个单身汉,没见到过有配偶,他一个人守着他的老母亲过日子,他的母亲倒是生活得很幸福也生存得很滋润,她经常疾病缠身,就是在困难与贫穷中活到八九十岁,得到寿终正寝的。周先自己的学识渊博,经验老道。每年常常给村里排戏,做公益当导演主持人很久,受到了全村人民的爱慕敬佩。在文革命中他经常被批斗,挨打受气,围斗批判缕缕不断,叫人痛心疾首,因为他们家被定为漏划富农成份,被戴上了富农帽子,经常像畜牲一样黑天半夜被拉出来批斗,爱尽了抽打和屈辱, 叫人不忍观看现场。周先治大伯的兄弟们较多,命运都是不太好,都是被专政打击的对象,老二一个叫周全州,他从新疆退休后回来,在村上当过村支书,人也是心直口爽,大大列列不修边幅。他曾经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当过区委书记,他与人为善,不念旧恶只做好事,可是在被批斗中有些人有点官报私仇,使坏心眼,他多次被蹂躏被殴打到了残不忍睹的地步。因为那是要搞阶级斗争,什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一个潮流来了,说不定谁会倒霉走运。周先治还有一个小弟弟叫周三虎,因为他自己的女婿报复性冒险作案,在一个风高黑夜里边,杀死了其村里边一位贫协干部一家三口,在严打时被国家社会执行枪决了。周三虎也因为触犯了包庇坦护罪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劳改徒刑,临到死亡还是自己上吊悬梁自尽的。周三虎爸被逮捕时是跟我一起上山担柴时,在回家的冯家湾路上被带走的。周先治他还有个门中的堂兄弟叫周更年,在文化革命中,因为是被周家收养且照顾长大的,还分得了家产,周家还给他娶了媳妇让其成家立业,可是,要在忆苦思甜中他却却反咬一口,恩将仇报,做了坏事,声言说:自己是他哥哥的长工。因此,在一次拉车推车运输中,被车子不慎倒退时给压死了,大家都说是罪有应得,老天开了眼。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几个老生产队长,一个是周永治爷爷,还有李三印爷爷,这二人。前者周永治爷爷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参过军扛过枪的老革命。他吃苦在前大公无私地为大家着想,他出大力流大汗,至死至终吃苦奉献,每次开会就坐在高处高喉咙,大嗓门地为大家学习政策,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主持会议一心宣传天下为公思想,而自己以身作则,敲钟打铃呼唤上班出工划策,出的是牛马力气,却没有自己的一点私心杂念,也没有一点个人工资报酬,他们人格高大,光明磊落,是我最尊敬和羡慕的人。李三印这人也是身体强壮,干事舍得出力,不尚空谈,是名正言顺的老生产队长,那时没有多少工分报酬,都是在困难岁月带领大家从事生产劳动,不谋个人私利良好的生产队的带头人。如果不是这些带头出力的人组织生产,那么大家还不都要吃苦受罪,国家也会一并受到损失!
我说的李锋哥哥,他也是个退伍军人大队支部书记,这人中等身材,很有书生气质,且风趣幽默开朗,很有知识颇健谈而见多识广,他也是我爸周文华的好朋友。李锋哥他常常喜欢来我家交谈说笑,爱讲部队与社会上的文化故事,他与我们情投意合,给我们说笑话讲故事一说就是一个通宵。我的爸爸也喜欢招集朋友相好们来家里聚会说书唱戏。我爸爸是个乡村医生,有良好的人缘友德,常常爱集攒上好烟好酒,也会拿出来让大家打拼伙共同享受。这是我们农村人良好的德行风尚与良好的为作表现。
还有与我同年同班级的三个要好的同学,一个是村东头的王群生,她生得妩媚漂亮,学识渊博成绩一流,她为人正派,其性格内相,她也与我曾经坐过同一个桌椅。我们从小学到上中学,一起走路过河,手挽着手,肩膀并着肩膀,一起上晚自习,一起冒雨绕老远路躲过灞河西河的猛烈洪水,她还把她爸爸王鸿禄上学时的图画本是那种纯麻纸,用毛笔做画及各科作业,拿来给我观赏。她不厌其烦地给我辅导教学汉语拼音字母,她天生有一副好嗓门,好相貌也有点娇生惯养,她穿着富丽堂皇的外套大服,脖子上戴着金银品质的牌子吊袋,十分勇武威风高贵,我们学校每次排戏上节目,她都是一把好手,她是主演节目的台柱子和名主角,叫人好生羡慕妒忌,可惜的是她有一个在西安党校工作的好爸爸王鸿禄,在她还没有毕业时,她就被她爸爸的下属招收安排到西安人民大厦当上了工人,是个搞餐饮服务行业的差使。这在当时可是绝无仅有的肥缺,因为,当时全国全省都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这种优越的待遇,令我们艳羡眼红,我在内心里感到不合理不公平。
可是等到她与一个同年出色同学谈上恋爱并且结婚生子后,因为那位男士在音乐演唱方面大出风头,太德才兼备,大行时运,他也同时被他的岳父提拔重用成了使他青云直上当上新女婿,也当上了一座现代西安中学的大校长,人气飙升,登堂入室走了大运之后,因为,这位姑爷又吃里爬外想入非非,爱上了别个更多的美丽女性,一脚踩上几只船,虐待了王群生,致使王群生思想不通,抑郁致病,产生了报复心理, 一气之下,她先戕害了自己已经成年的大姑娘,同时她又发自内心,忍痛割腕自尽,酿成一人害两命的大祸。这就是西安市发生举世瞩目的"7.12"惨案,曾经轰动一时。还有一个是我的女朋友的周姓女生,她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入党提干后又凭借着过人的姿色与众不同的气质,当上教学骨干,教育尖子还被学校预订为中学校长,在她一路走红,大红发紫的时候,忽然因为脑溢血卒然死在讲台上,她也没有福气享受上当领导的优厚待遇,叫人惋惜叹气。这些横生枝节的过程和一连串的突发事件,我们没有办法解释,只能用天妒英才,红颜薄命于以自我 解嘲。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人间的大不幸,社会的巨大损失,时间久了,人们也见怪不怪。虽然时过境迁,历史又翻过了新的一个页,但是,事件已经发生了且人所共知,也许是轰轰烈烈,也许是冷若冰霜,也许是惊天动地,也许是不可一世,这些也正好在我们观察理解社会的巨大范畴之内,我们能在冥冥之中为她们鸣冤叫屈,或者拍手称快,也是我们的一 种自然表达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播千里。
如今,我们又遇到一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让我们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增加志气和信心,迈出豪迈而斗志昂扬的步伐,去拥抱这个时代,去迎接这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明天,也不要忘记那些在暗黑里边闪闪发光稍纵即逝不屈不挠的伟大灵魂与瞬间。
2025.10.24晚稿
乡土蓝田平台特邀作者:周勤斌,笔名:秦钟,1952年7月生于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小寨村。
毕生以文学新闻创作为重,是新疆省区级作家,已经出版小说《孤炊漠上烟》及散文集《魂梦倾昆仑》两个上下册,另有诗集《秦风诵月明》共五集出版面世。该同志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作协会员,西安蓝田王维四吕研究会理事,新疆喀什评论家协会理事。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棉麻报》《中国民族报》《新疆日报》《中外名人》《仙女湖》《西部》《新疆画报》《荆楚文萃》以及各大网络平台。
来源:乡土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