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天,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理由只有一句话:“不高兴”。就这么一句话,加拿大的经济立马吃了大亏,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10月25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让加拿大狠狠摔了一跤。
这天,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理由只有一句话:“不高兴”。就这么一句话,加拿大的经济立马吃了大亏,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就在几天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刚刚砸下7500万加元,在美国电视台投放了一波广告。他们剪辑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关于贸易壁垒的讲话,试图用“你们自家人”的话,来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观点就是:高关税会引发报复、企业倒闭、失业飙升,得不偿失。
本以为这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操作挺高明,结果却彻底惹怒了特朗普。他不仅骂加拿大“散布假消息”,更是立马出手:暂停所有谈判,同时在原本高达39%的关税基础上,再来一刀——加10%。
更尴尬的是,这则广告其实是安省自己拍的,联邦政府根本没授权。但美方并不管这些细节,加拿大一边嘴上说愿意撤广告,一边却偷偷拖延播出时间,想趁棒球赛黄金时段“多播一会儿”。这点“小算盘”,完全激怒了特朗普。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如果这场关税战继续打下去,加拿大的石油和汽车产业将首当其冲,仅安大略省就可能失去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出口也可能暴跌27%。这还只是个开始。
很多人不理解,加拿大好歹是七国集团的成员,怎么面对美国就这么被动?
其实答案很简单——加拿大的经济对美国依赖太严重了。
数据显示,加拿大有超过75%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石油出口中97%、天然气出口中99%都输往美国。换句话说,加拿大几乎就是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根本没有多少谈判空间。
更夸张的是,加拿大虽然是产油大国,却要以比国际市场低50%到80%的价格,把油卖给美国,简直像是在“贱卖”自己的资源。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别说是盟友了,更像是“打工的”。
所以,当特朗普在集会上“半开玩笑”地说要吞并加拿大时,听着像笑话,实际上却是对两国经济关系的真实写照。
其实加拿大早就意识到不能一直靠美国,过去十多年,他们投入了数百亿加元,想通过“北方门户计划”“跨山管道”和“拱心石Excel项目”这三大工程,把能源出口转向亚洲,绕开美国。
可惜,事与愿违。
美国那边的“环保组织”跳出来各种抗议,说什么破坏生态、影响野生动物、污染环境……听起来很环保,实际上背后有多少政治操作,不言而喻。这些项目不是被拖延就是被搁置,加拿大想“独立出口”的路,一直走不通,最后还是得靠着美国过日子。
这次被特朗普一巴掌打醒后,加拿大也不是没反应。
外长火速出访亚洲,主动降低对中国钢铝产品的关税;总理卡尼也在各种国际场合频频释放信号,很努力地表达一个意思:我们愿意找新朋友,尤其是东方的朋友。
卡尼的一句话挺有代表性:“我们无法控制美国的政策,但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这听起来像是要“脱美入东”的节奏。
但问题是,加拿大真的有胆量走出这一步吗?
长期以来,加拿大政界一直习惯了“美国爸爸”的庇护,哪怕这种庇护是靠“廉价资源”换来的稳定。他们嘴上说要多元化,身体却很诚实,始终不敢真正断开美国这条“脐带”。
更麻烦的是,现在美国已经把东方国家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而加拿大又是“五眼联盟”的核心成员。如果它真的表现出“向东看”的倾向,恐怕立马就会被当成“叛徒”处理。
所以说,加拿大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尴尬的——继续靠美国,怕被继续压榨;转身向东方,又怕被算账。
卡尼曾说过:“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这话说得没错,但关键是——你敢不敢跳下去?你准备好为“摆脱束缚”付出代价了吗?
38年前,里根站出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38年后,加拿大用他当年的话,来反驳本党的现任代表。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说到底,加拿大能不能实现真正的贸易多元化,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
眼下的局势已经变了,下一步怎么走,加拿大必须自己作出选择。
来源:地缘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