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月发薪日信心满满要存钱,结果月底一看户头,钱又不知道花到哪去了?问题可能不在你的收入太少,也不在于你不够努力,而是在某些「特定场合」失守了。理财高手与存钱失败者的差异,不在于 24 小时紧绷度日,而在于懂得在关键时刻守住花钱防线。
每个月发薪日信心满满要存钱,结果月底一看户头,钱又不知道花到哪去了?问题可能不在你的收入太少,也不在于你不够努力,而是在某些「特定场合」失守了。理财高手与存钱失败者的差异,不在于 24 小时紧绷度日,而在于懂得在关键时刻守住花钱防线。
以下 6 个时刻,是许多人存钱失败的罩门,你中了几个?
1. 去大卖场「买 2 样东西」的时候
你只是想去超市买条牙膏和一包卫生纸,结果出来时推车堆满了零食、饮料、厨房用品,和「看起来很划算」的特价商品。结账金额从预期的 50 元,变成 500 元。
为什么这个场合特别危险?因为「快速采买」的心态让人放松警戒,你会觉得「反正都来了,顺便看看」、「这个好像很便宜,买一下好了」,殊不知顺便和好像,就是最危险的存款杀手。
与其在卖场走道上闲逛,不如事先列好清单,直奔目标商品、拿了就走,不要花时间慢慢逛。如果真的无法克制冲动购物,请避开会让你花太多钱的店家,或是请他人代买。
2. 拖着疲惫身躯下班到家的瞬间
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打开冰箱,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再看看时钟,已经这么晚了,哪还有力气煮饭?于是你打开外卖 App,点了一份 50 元的晚餐。
在「漫长的一天后想去得来速」是常见的消费陷阱,这时候你最容易告诉自己:「今天这么累,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但若「对自己好」的频率太高,代价会很惊人。
建议周末花 2~3 小时备餐分装冷冻,或在冰箱常备半成品,如意大利面、冷冻蔬菜、罐头番茄酱等。也可以为自己设定「外送配额」,每周最多叫 1 次,并要列入预算。预先准备是最好的防御。
3. 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机的深夜
半夜 1 点,躺在床上还睡不着,于是拿起手机滑社交媒体。突然看到一则广告:「限时优惠!今日结帐再打 9 折!」你越看越喜欢,想着反正也不贵就下单了。深夜是消费的魔鬼时段,你的判断力下降、抵抗力最弱,加上社交媒体的算法十分精准,总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推送广告给你。
建议睡前把手机放远处,或删除购物 App、关闭购物通知,并为自己设定「晚上 11 点后看到任何想买的东西,都加入『明天再说清单』」的原则。
4. 心情不好想疗愈自己的时刻
被主管骂、项目搞砸、跟另一半吵架时,你会想「对自己好一点」,像是买杯奶茶、吃顿大餐、上网买东西。购物能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暂时缓解悲伤,但这种快乐往往很短暂。
其实还有不必花钱又更健康的疗愈方式,如运动、找朋友聊天、写日记、去图书馆看书。如果真的想买东西,就帮自己设定「情绪购物预算」。真正的疗愈不在购物车里,而在找到健康的情绪出口。
5. 无聊等待的零碎时间
许多人会在「排队、候诊室或乘坐交通工具时浏览在线购物网站」,但这种消费模式很危险,通常金额小、无目的性、累积起来很可观。每天一笔小额消费,一个月就是好几百元。
建议你学会告诉自己:「如果明天还想要再买。」拍下商品照片或加入愿望清单,用其他让你感觉良好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并把等待时间拿来看电子书、听 Podcast、玩益智游戏,变成自我充电时间。别让零碎时间也打碎了存款。
在对的时间守住对的防线
你可能会想:「什么时候才可以花钱?」重点其实不是「不能花」,而是要「有意识的花」。
人们有一种习性,会把得到的东西全部用完。因此,有剩余才存钱的想法,绝对会让你存不了钱。请把要存款的金额当作「本来就不存在的钱」,先存好了再花。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挑战:从以上 6 个场合中,选出你最容易失守的 1 个,再次遇到该场合时,在掏钱或按下结帐键前暂停 3 秒,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
3 个月后,或许你会发现存款数字变多了,这不是因为你赚得更多,而是因为你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选择。
来源:murasaki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