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瓶黄酒是2025年1月31日在绍兴古越龙山酒厂博物馆买的,酒盒上名字印的品名是“好酒不上头”:一瓶是干型黄酒(简称金蓝)、酒精度为14%vol、总糖小于15%g/L、2021年12月20日灌装,688元/瓶;
原创 李寻 李寻的酒吧
“好酒不上头”干型黄酒(左)和半干性型黄酒(右)
这两瓶黄酒是2025年1月31日在绍兴古越龙山酒厂博物馆买的,酒盒上名字印的品名是“好酒不上头”:一瓶是干型黄酒(简称金蓝)、酒精度为14%vol、总糖小于15%g/L、2021年12月20日灌装,688元/瓶;
另一瓶是半干型黄酒(简称银青)、酒精度为15%vol、总糖含量是15.1~40.0g/L、2021年6月16日灌装,433元/瓶。这两瓶酒在酒瓶里都已经放了有三年时间了。
当时包括这种酒,我一次买了10种酒。有些酒在旅行路上陆续喝掉了,这两瓶酒没来得及喝。今年秋天(2025年10月20日后),我订购的大闸蟹到货了,借着吃大闸蟹,拿出了这两种酒品尝了一下。以下是具体的品饮感受:
观色:两种酒的颜色倒出来都是我们常见到的黄酒的棕黄色,酒盒上也全标注都加了焦糖色。但是让我感觉有点儿诧异的是干型黄酒的颜色要比半干型黄酒要浅。我本以为干型黄酒发酵时间更长,颜色应该更深;而且它们都是添了焦糖色的,焦糖色可以调得深一些,为什么这款酒的颜色反而更淡?我至今还是不解。
由于这两款酒都好喝、下酒下得太快,酒喝完了忘了拍照,就把酒瓶剩的一点酒底倒出来拍照。即便如此,在杯子里也能明显看出来半干型黄酒颜色略重;而且目测半干型黄酒的瓶底沉淀物比干型黄酒略多一点。
图片上面杯中酒为半干型黄酒,下面杯中酒为干型黄酒,可以看出半干型黄酒的沉淀物多于干型黄酒。
闻香:初一闻,两种酒的香气是我们常喝的花雕酒的酒香;细闻还是有差异的,感觉半干型黄酒的香气要高一些。除了黄酒的香气,还有一点果香,香气更馥郁;干型黄酒没有那么强烈的果香,但有更为浓郁的麦曲香气。
口感和滋味:入口后,半干型黄酒比干型黄酒略甜,但是醇厚,和感官上看到它瓶底的沉淀物多是一致的;干型黄酒入口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苦,依然有比较清晰的醇甜感,口感轻盈。最强烈的感觉是细腻、可以说是超级细腻。这两种酒在价格上差了200多元,细腻就是干型黄酒最明显的优势、也是很高级的一种感觉。酒盒上的说明建议在气温10℃以下的季节加温到40~45℃左右时喝,此时的酒香适宜、入口温和舒适。
这个建议太正确了,我是用烧开的开水把酒加温的,感觉温度在45℃左右时口感最佳,不仅香气焕发了出来,酒体里的那种丰富均衡的感觉也才能体会得到。
喝感。喝感极其顺畅,两个人一瓶500ml的半干型黄酒,几乎没有感觉就喝完了。
饮后体感。饮后体感正如酒盒上印的:好酒不上头——真的不上头;而且醒酒比较快,喝了约半斤酒,散散步,不到俩小时,酒意基本上全消了。
总结。所有的品酒师以及行业专家都知道好酒不上头,但是很少有在酒瓶上标着“好酒不上头”品名的酒。其实目前,无论是黄酒还是白酒,上头感强的更多,能感受到不上头的酒凤毛麟角。这两款酒确实让人感受到了如其品种所标注的那样不上头。这两款酒里,我个人觉得干型黄酒的酒质要比半干型黄酒更好一些:一是它的口感非常细腻;二是它“打脚”的速度比半干型黄酒快,一口酒下去,直接感觉脚底就发热了,而半干型黄酒要再喝上几杯,脚下才慢慢有发热的感觉。
“好酒不上头”半干型黄酒(上)和干性型黄酒(下)的配料表说明
有不上头的酒就有上头的酒,跟哪些酒比较才能感受出来这两款酒不上头呢?
正好我那一次买了同一家酒厂的10种酒,我把酒的名称、品种和价格全记下来,如下表:
1、国酿20年,599元/瓶;
2、鉴湖加饭酒30年,433元/瓶;
3、鉴湖酒坊1952,628元/瓶;
4、鉴湖酒坊1963,238元/瓶;
5、鹅酒(未加焦糖色),158元/瓶;
6、出口花雕(金龙,1800ml),428元/瓶;
7、鉴酒坊2008冬酿,168元/瓶;
8、金六角十年,118元/瓶;
9、好酒不上头(银青•半干型),433元/瓶;
10、好酒不上头(金蓝•干型),688元/瓶;
在这10种酒中,其他的酒都比“好酒不上头”的两种酒上头感要强,价格上有些酒和它们差不多:比如鉴湖酒坊1952的价格是628元、国酿20年是599元、鉴湖加饭酒30年是433元;价格上相差不大,但是这三种400元以上的酒都比这两种酒的上头感要强;价格在200元以下的酒更不用说了。
很多消费者是区分不出来酒的上头和不上头的,拿这10种产品进行比较的话,是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什么是上头、什么是不上头的,进而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好酒不上头。最后这两款酒标明了不上头,也就真的不上头。跟同一个厂家的其他产品相比,这也是客观的、公道的。
至于为什么不上头,酒盒上做了几点文字说明:一是在酿造初期将舒适度因子进行合理控制,保证了酒的口感和风味;二是在古越龙山5A级中央酒库优异的环境中科学地管理储藏,酒体更醇厚、饮感更舒适;三是进行数字化酒体设计,对酒中各项关键指标严格按照科学的酒体设计进行控制,进一步确保了每一瓶酒的舒适感和风味。
以上说法我觉得是含糊的(可能是出于保密而含糊),因为“舒适度因子”是什么没有说、数字化酒体设计中关键指标是什么也没说,我们姑且当作酒厂的秘密来看吧。但是古越龙山这一系列产品的设计让我觉得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酒盒上印了“好酒不上头”,真的就不上头。这种不上头的酒也可以和任何一个品种的黄酒进行对比。
—END—
来源:faye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