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蚕豆总吃亏?老农夫说实情:这几个坑别踩,都是实打实的教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03:15 1

摘要:咱种蚕豆十五年了,从一开始的“瞎忙活”到现在能稳定收获,踩过的坑数都数不清。不少邻里乡亲跟咱抱怨,说蚕豆看着好种,可要么叶子长斑,要么豆粒被蛀,忙活大半年收不上多少。今天咱就用大白话,把种蚕豆最容易出问题的事儿说清楚,每一句都是田间地头摸出来的实话,希望能帮大

今天分享种植蚕豆遇到的事项:

咱种蚕豆十五年了,从一开始的“瞎忙活”到现在能稳定收获,踩过的坑数都数不清。不少邻里乡亲跟咱抱怨,说蚕豆看着好种,可要么叶子长斑,要么豆粒被蛀,忙活大半年收不上多少。今天咱就用大白话,把种蚕豆最容易出问题的事儿说清楚,每一句都是田间地头摸出来的实话,希望能帮大伙儿少走冤枉路。

病虫害:藏在叶子底下的“败家子”

蚕豆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病虫害,悄无声息就把收成毁了。开春后天气转暖,叶片上容易起红褐色小锈点,那是锈病,过几天就会蔓延得满叶都是,叶子一黄就没法长荚了。阴雨天多的时候更糟,茎叶上会烂出褐色圆斑,还带着灰霉,这是赤斑病,严重时整株都得枯死。

虫害里,蚜虫就像“吸血鬼”,密密麻麻趴在嫩梢和花上吸汁液,苗儿看着就没精神,结荚自然少。最让人可惜的是豆象,这小虫子能钻进豆粒里啃,等咱收蚕豆时,剥开荚全是虫眼和粪渣,好好的豆子全废了。去年咱村李婶家三亩蚕豆,没及时防豆象,最后能卖的还不到一半,她蹲在地头直抹眼泪,咱看着都心疼。

环境不适:蚕豆“挑地又挑天”

别以为蚕豆皮实,它对环境和土壤都很挑剔。咱种地的都知道,它既怕涝又怕旱。去年春天连下一周雨,咱的蚕豆地地势稍低,积水排不出去,我扒开土一看,根都烂成黑的了,苗儿成片发黄枯死,补种都来不及。要是遇上春旱,土干得裂口子,蚕豆就少开花、少结荚,结了荚也长得瘪瘪的,产量直接减半。

温度也得把握好,蚕豆苗扛不住霜冻,早春倒春寒一来,嫩苗冻得发黑,缓过来也长不好。到了授粉的时候,要是连着下雨,花粉被冲得七零八落,花看着开得热闹,最后结的荚没几个,这就是“花多荚少”的问题。还有地块,低洼地、板结地可别种蚕豆,种了也是白忙活,这都是咱多年试出来的经验。

施肥管理:瞎喂肥不如“对症补”

不少乡亲种蚕豆,觉得多施肥就长得好,这可大错特错。氮肥施多了,蚕豆光长茎叶,茎秆细得像筷子,风一吹就倒,开花结荚反倒少。要是缺了硼肥,更让人头疼,蚕豆会“光开花不结果”,看着枝繁叶茂,荚子却没几个,这是因为硼肥管着授粉结果,少了它可不行。

还有播种密度,前年我贪多,每亩多播了两斤种子,想着苗多收得多,结果地里的苗长得密不透风,通风透光都差,病害跟着就来了,后期还倒伏,最后产量比正常密度还低三成,这真是贪多嚼不烂。咱种地施肥,就跟给人调理身体似的,得对症,不是越多越好。

管理疏忽:小细节能定收成高低

种蚕豆跟照顾孩子似的,细节不能忽视。授粉期别随便打药,不然把蜜蜂都赶跑了,没人传粉哪来的荚。地里的杂草也得及时除,杂草跟蚕豆抢肥抢水,苗儿长得弱不禁风,产量能高才怪。后期还得及时打顶,把顶端的嫩芽掐了,养分才能往荚子里走,豆粒才饱满。

收获时机也很关键,收早了豆粒不饱满,收晚了豆荚开裂,豆子掉地里,还容易招豆象。去年我盯着豆荚,等它变黄、籽粒变硬了就赶紧收,晒透了之后,我在装蚕豆的袋子里放了几瓣大蒜,防虫效果挺好,最后收成比往年多了不少。

咱种地没有捷径,都是靠经验避坑。这些问题,都是咱和乡亲们实打实遇到过的,避开这些坎儿,蚕豆才能长得壮、收得多。种地就得勤观察、多琢磨,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灵活调整。

声明

本文是咱种了十五年蚕豆的经验总结,还参考了村里老伙计们的种植情况,仅供大伙儿参考。各地气候、土壤不一样,种植方法也得变通。文章是咱亲手写的大实话,不许别人随便抄袭、搬运,侵权必究!

来源:菜菜向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