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柳州一位刘姓木匠公开表示,如果有人能用德玛吉或山崎马扎克等顶级数控车床,在两周内做出他的“整体木瓶”,就当场给一百万,如果失败,挑战者需支付十万元。[熊吉]
广西柳州一位刘姓木匠公开表示,如果有人能用德玛吉或山崎马扎克等顶级数控车床,在两周内做出他的“整体木瓶”,就当场给一百万,如果失败,挑战者需支付十万元。[熊吉]
刘师傅声称这个木瓶耗时三年,投入超百万,所谓“整体木瓶”,就是从一整块木头中掏空内部,做到薄如蝉翼却滴水不漏,他强调这是独创技艺,普通数控设备根本做不出来。
有人质疑是炒作,有人觉得百万太夸张,但陈师傅看到后,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玄乎,他在当地经营木工作坊二十多年,手里有几台普通车床和铣床,平时做家具、木雕。
陈师傅没用刘师傅指定的那些进口设备,他选了一块红木,在自家作坊里开工,上午九点开始,中午吃了碗粉,下午三点多就完工了。
他给木瓶注水测试,一滴不漏,随后拍了视频发到网上,配文很简单:“做好了,您看看。”
陈师傅的手机被打爆,有媒体想采访,有机构想签约,甚至有律师愿意免费帮他打官司。
刘师傅的他在直播间表示:陈师傅确实做出来了,但没按规则来,因为没用指定的数控车床,他说自己悬赏的是“用特定设备完成特定工艺”,不是简单做个木瓶就行,至于那一百万,自然不会给。
陈师傅在接受采访时说,做这个瓶子主要是证明手艺,不是冲着钱去的,如果对方坚持说规则没满足,那就算了。
法律界的声音随后进场,多位律师指出,《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条明确规定,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的,完成该行为的人有权请求其支付。
如果悬赏广告的核心目标是“制作出同样的整体木瓶”,那么使用何种设备应该是手段而非目的,但如果广告明确限定了设备类型,那就构成了行为的必要条件。
刘师傅则坚持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花费的是研发成本。
陈师傅的生意倒是因此火了,他的作坊开始接到各地订单,有人专程从外省赶来学艺,有人让他复刻刘师傅同款,他把每天的工作内容拍成短视频,粉丝从几百涨到了三十多万。
在一次直播中他展示了自己正在做的侗族风雨桥模型,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他说这才是真正费时间的活儿,一座桥要做三个月。
刘师傅最终没有支付那一百万,陈师傅也没有起诉,两人在各自的账号上继续发着作品,偶尔会被网友在评论区@对方。
刘师傅的口碑受损,不少人认为他在用法律的漏洞逃避承诺,陈师傅虽然获得了关注,却也被卷入了一场本不想参与的争论,那些期待看到百万兑现的网友,最终只收获了一地鸡毛。
陈师傅的作坊里,车床还在转动,他说最近有人订了一批茶具,要赶在春节前做完,至于那个引发争议的木瓶,现在就摆在工作台角落,落了一层薄灰。
这“百万木瓶”的事儿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个个都是人才!
“胜哥非要德玛吉机床才作数,可人家用普通机床几小时就搞定,这不更说明问题?关键是瓶子做没做出来,不是比谁的工具贵!”
“什么三年百万,就是故事会,真要赌一百万,能连个正规合同都不签?一看有人做出来立马删视频,流量赚到手就行了。”
“花三年做一个瓶子和用六小时复制一个,意义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后者是熟练技术的体现,但用‘独一无二’来炒作,然后不认账。”
“公开悬赏广告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完成指定行为就有权要求支付报酬,如果对方拒不履行,可以走法律途径。”
你是这个做出木瓶的师傅,你会坚持要这一百万奖金吗?还是觉得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就已经够了? 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信源:极目新闻
来源:三楼的泡芙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