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得不说的中国底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3:49 1

摘要:很多年前,不少西方预言者给中国写过结尾,饥荒会来,技术被封,社会动荡,慢慢走向衰败,他们说得斩钉截铁,像剧本早写好一样,但现实不配合,中国没退场,硬是顶着风,越走越稳。

很多年前,不少西方预言者给中国写过结尾,饥荒会来,技术被封,社会动荡,慢慢走向衰败,他们说得斩钉截铁,像剧本早写好一样,但现实不配合,中国没退场,硬是顶着风,越走越稳。

中国好预测吗,中国看上去最直观,结果最难对准,粮食危机说过一轮,崩溃论又接力,后来又喊见顶论,一个接一个,为什么总不准,哪里看漏了眼。

先看饭碗,九十年代有人问谁来养活中国,说人口多耕地少,会拖累全球粮仓,听着吓人,结果呢,中国用全球九成之一的耕地,六成之一的淡水,稳稳养住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粮食年产量压在一万三千亿斤线上,年年稳,问号变成惊叹!

图源来网络(侵即删)

再看入世,当年不少声音断言,脆弱的中国经济,会被外资外企冲垮,2008年前要崩,这话传得凶,中国怎么回应,加入世贸后总量从世界第六蹿到第二,不但没倒,反而成全球复苏的压舱石,这一回合,又打脸。

科技也被质疑,有人给中国贴模仿者的标签,只看个别案例,不看长期积累,不过现实在变,2024年英国经济学人说中国已成科学强国,实验室里火热,工博会上大块头机器人亮相,港口边国产车排队出海,数据中心机柜里灯光不息,这些场景,都在说明问题。

当银河号的屈辱与觉醒之际,我们再叹“如果当时我们有艘航母...”。

话又说回来,1993年7月,印度洋上。中国货轮“银河号”被美军强行截停,对方以怀疑运送化学武器为由,要求登船检查。

38度高温下,中国船员断水断粮,在甲板上用油漆写下“冤枉”二字。外交官沙祖康连续谈判三天三夜,最后含泪说出:“同意检查。”

事后他告诉记者:“那是我职业生涯最耻辱的一天。如果我们有强大的海军,如果我们的航母就在旁边...”。

这一刻的刺痛,让整个民族清醒: 国际舞台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且看2015年,也门内战。

临沂舰冒着炮火靠岸,舰长高喊:“中国人优先!”。

撤侨现场,一个小姑娘紧紧攥着国旗一角,仰头问海军叔叔:“我们回家安全吗?”。

军官蹲下身,指着头顶巡航的战机:“看见了吗?那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有它们在,这条路就是安全的。”

从1996年台海危机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双航母守护海疆;从“八爷”扛大梁,到歼-20翱翔蓝天;从“东风快递”到高超音速导弹...

每一件大国重器背后,都是一代人的青春与坚守。

曾经有位导弹工程师在日记里写:“戈壁滩的风沙很大,但想到孩子们能在教室里安心读书,值了。”

在外交层面,我们从“忍气吞声”到“正面亮剑”。

还记得2016年南海仲裁案吗?

当某些国家以为中国会再次退让时,我们三大舰队齐集南海,实弹演习的炮火映红天际。外交部长王毅面对记者,斩钉截铁:

“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这不是一时冲动。你看:

·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委员十六分钟脱稿发言:“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 华春莹面对无理指责,微微一笑:“中国不吃这一套”。

这份底气,来自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 就像一位老外交官说的:“以前我们揣着计算器谈判,现在我们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翻翻老账,那些唱衰中国的话,总爱卡在关键节点,新中国刚起步,说一穷二白撑不住,改革开放开闸,又说经济改到政治会崩,苏东剧变那阵,喊下一个就是中国,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危机,又说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每次都踩点,每次都看错,为什么总错。

错在低估中国的集体奋斗,中国的动力不是孤立竞争,是你追我赶的社会气场,劳动积累,企业创新,地方良性赛跑,有人波动,别人补位,形成动态平衡,韧性就在那里。

错在用单一尺子量世界,不少观察者把自己的发展路径当通用规则,不愿理解一个文明长、国情异、政治哲学不同的国家,会走出自洽的路,剧本不一样,不等于走不远,这点总被忽略。

图源来自网络(侵即删)

还错在惯性围堵,拿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合作共赢说成渗透,自立自强说成破坏,维护核心利益说成威胁,话术密集,事实单薄,风吹日晒,就露底。

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能一次次穿过风雨,不是运气,是有一套能跑通的规划体系,开门编规划这事,一直在做,从十五计划向社会征文,听群众来信,到十四五上网问计基层,把互助养老这样的民意写进文件,再到现在十五五正在编,累计收到三百一十一万三千条建议,有人提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有人提省际生育支持机制,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合起来,抬头看星空,脚下有路。

然后一个长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贸易摩擦来了就扩大内需,产业链要优化就补短板,外部加税就稳着应对,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调整落地,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态度清楚,路径清楚。

图源来自网络(侵即删)

一张蓝图绘到底,关键在执行,在连续,战略不落地就是空楼,科技这条线看得最明白,从十一五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十五五强调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久久为功,芯片往上走,人工智能加速度,新能源跑成赛道,从歼20到第四航母的问世,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里就是底气。

其实,中国底气不只体现在外交场合和93阅兵式上。

它藏在:

· 贵州大山里,那个举着火把走5里山路去上课的女孩眼里。

· 深圳实验室里,那个连续失败100次仍不放弃的研究员手里。

· 东北老工业基地,那个把“中国制造”刻进零件的老技师心里。

我釆访时,了解到一位支教老师曾让学生写《我的梦想》。有个孩子写道:“我想造一座桥,让山里的水果能运出去,让城里的医生能进来。”

这就是最动人的中国底气——它不在远方,就在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在每一个平凡却坚定的选择中。

有人说过一句戳心的话,当中国在为下一代做五年规划,美国在忙下一次选举,这话不必抬杠,点到了制度的不同,点到了节奏的不同

2025年10月,我带着15岁的女儿去卢沟桥。她数着石狮子,突然回头问我:“爸爸,为什么这些狮子身上有伤痕?”

我告诉她:“因为曾经有人想伤害它们,但最终,我们守护住了。”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轻轻摸了摸石狮:“不怕,现在有解放军叔叔保护我们。”

看着女儿天真的脸庞,我忽然明白: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来不是说教,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懂得,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

网友评论:

• 底气不是声音有多大,而是说话时背后站着什么。

• 我们不是生在了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家。

• 所有的忍辱负重,都是为了今天的扬眉吐气。

中国底气,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是为了回应人民的期盼,是为了把日子越过越好,我们不按别人剧本走,我们写自己的路线,明天会怎样,路在脚下,走着看吗

来源:朴实蛋糕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