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大街上到处都是开超市的、卖服装的、做餐饮的,可真正挣大钱的,往往不是这些明面上的生意。就像村头老王,去年在废弃厂房里养蘑菇,谁都笑话他不务正业,今年愣是给儿子在省城全款买了套房。
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大街上到处都是开超市的、卖服装的、做餐饮的,可真正挣大钱的,往往不是这些明面上的生意。就像村头老王,去年在废弃厂房里养蘑菇,谁都笑话他不务正业,今年愣是给儿子在省城全款买了套房。
有个真实故事特别启发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南方小伙子发现个怪现象:很多工厂把用过的润滑油直接倒进河里。他琢磨着,这油是不是还能再利用?于是骑着三轮车到处收废机油,邻居都笑他"捡破烂的"。结果你猜怎么着?他通过特殊技术把废油提纯,转手卖给机械厂,现在公司都上市了。
这就好比挖井。大家都挤在显眼的地方刨坑,其实往下挖三米就有水,可偏偏没人坚持。而那些聪明人,专门找没人注意的角落,一铲子下去就涌出清泉。
我认识个山西大姐更绝。她发现城里人现在特别讲究吃粗粮,但超市里的杂粮包装都太普通。她就用手工缝制的布袋子装小米,每个袋子上绣着"五谷丰登"的吉祥话,价格翻了两倍还供不应求。最近更是在抖音教人做杂粮剪纸,粉丝都说她卖的不是粮食,是文化。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这些机会都藏在哪儿呢?我观察啊,主要在这三个地方:
第一是别人嫌麻烦的领域。我们小区有个年轻人在阳台用立体种植箱种草莓,每周在业主群接龙预订,早上现摘送货上门。虽然比超市贵,但孩子们就爱那股新鲜劲儿。他悄悄告诉我,光这一项每月能挣普通白领三个月工资。
第二是时代变化带来的新需求。现在不少老人学用智能手机,但说明书字太小看不清。有个大学生就把常用功能画成漫画,打印成巴掌大的小册子,在老年大学卖得火爆。后来还开发出语音版教程,据说被某科技公司看中收购了。
第三是跨行业组合。就像炒菜放调料,单放盐巴没滋味,配上葱姜蒜就香了。有个例子特别生动:修车师傅老张发现很多车主不会换轮胎,就开了个短视频账号,用情景剧教汽车保养知识。现在靠直播打赏比修车赚得还多,最近还带出十几个徒弟。
不过要提醒的是,这种钱也不是随便就能赚的。得练就三样本事:
一是观察生活的慧眼。就像我楼下卖煎饼的大姐,她发现上班族边走边吃不方便,就发明了带吸管槽的豆浆杯,能边喝豆浆边啃煎饼。这个小改进让她的摊位前天天排长队。
二是敢尝试的胆量。浙江有对夫妻发现很多工厂需要特定尺寸的包装箱,但印刷厂嫌量少不爱接单。他们借钱买了台二手印刷机,专接这种"鸡肋"订单,现在养活了一个二十人的小工厂。
三是坚持的韧劲。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四川有个果农发现猕猴桃在运输中容易磕碰,花了三年时间研究出分层包装法,现在他的果子能卖到每斤比市场价高五块钱。
其实啊,最宝贵的商机往往藏在日常生活里。就像有人发现上班族养多肉植物总是忘记浇水,就设计出能自动渗水的花盆。还有人看到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烦恼,开发出可以录音的绘本。这些点子说穿了都不复杂,难的是第一个想到并付诸行动。
记得有次去乡下,看见个老大爷在竹林里捡蝉蜕。他说这玩意儿是中药,城里药店收得贵着呢。这件事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是宝,只是习惯了视而不见。
现在时代变得快,新机会更是层出不穷。有个年轻人专做"代客遛狗"服务,因为发现很多白领加班没空照顾宠物;还有人在小区车库开洗车点,主打"不出门就能洗车"的概念。这些生意看起来不起眼,但细水长流,反而比开大店挣得稳当。
说到底,赚钱这事儿就像找蘑菇。雨天过后,大家都往显眼的地方瞅,其实最好的蘑菇往往藏在落叶底下。重要的是养成发现的眼光,培养动手的能力,更要有那份"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定力。
下次当你为找不到赚钱门路发愁时,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周围。也许那个让你灵光一现的机会,正躲在某个被忽略的角落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呢。
来源:雪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