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这个ARP协议啊,那是真不起眼,但还很重要,就跟地基一样,平时不见,少了不行。这玩意儿跟IP地址和MAC地址有关系,IP地址是门牌号,MAC地址是身份证,得靠ARP找对人,才能把信送过去,简单来说,网络上两个设备要说话,得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才行,ARP就
ARP迷局:网络寻址的暗影与光明
要说这个ARP协议啊,那是真不起眼,但还很重要,就跟地基一样,平时不见,少了不行。这玩意儿跟IP地址和MAC地址有关系,IP地址是门牌号,MAC地址是身份证,得靠ARP找对人,才能把信送过去,简单来说,网络上两个设备要说话,得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才行,ARP就是翻译官,把IP翻译成MAC。
这个`arp -a`命令,是侦察兵,能看到当前电脑记着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好多时候,网络不通,先看看这个,说不定有鬼,是不是地址搞错了,或者冲突了,就好像你拿着别人的身份证,想进别人家门,那肯定不行。
然后这个`arp -s`命令,是红娘,手动把IP地址和MAC地址绑死,就跟结婚一样,谁也拆不散,这种场景经常见,有些设备IP地址老变,烦人,干脆绑死,省事,但是记住,乱点鸳鸯谱,后果很严重,手一抖,输错了,整个网络都乱套了,就好像结婚结错了人,那不得家无宁日。
相对的`arp -d`就是离婚,咔嚓一下,断了联系,把ARP缓存里的记录删掉,网络上出现错误的ARP记录,就得这么干,删了重新找,就像电脑重装系统一样,保证干净,当然,全部清空要小心,你要禁止所有网络连接,否则网络那个数据交互,就像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还会产生新的ARP列表。
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危险是ARP攻击,原理说起来简单,就是有人冒充好人,发假的ARP数据包,骗电脑,把目标的IP地址指向自己的MAC地址,这样一来,所有的数据都先到攻击者那里,他想干嘛就干嘛,比如窃取信息,或者直接让网络瘫痪,那感觉,就像家里进了贼,还把门锁给换了,防不胜防啊。
要判断是不是中了ARP攻击,也不是很难,就是会频繁弹出IP地址冲突的警告,或者直接上不了网,就像感冒发烧一样,身体会给你信号,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可能会误判。
那怎么防呢,这就得靠三重防御体系,第一招是端口隔离,就跟小区划分一样,把用户多的网络分成VLAN,或者进行端口隔离,这样就算有人搞事情,也影响不到其他人,这叫隔离病毒源,避免大面积感染,就像感冒了要戴口罩,防止传染。
第二招是IP/MAC绑定,这个厉害,不光电脑上要绑,交换机路由器也要绑,双向认证,确保地址映射可靠,这叫门当户对,最好把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绑死,网关是整个网络的出口,一定要保护好,这就像保护家里的正门一样,不能让坏人随便进出。
第三招是DHCP服务器,相当于物业公司,统一管理IP地址分配,减少手动配置带来的安全隐患,物业可靠还好,要是不靠谱,分配的IP地址乱七八糟,那也麻烦,但是总比自己乱来强,这就像找个靠谱的管家,省心。
还有安全区域划分,用VLAN技术,创建多个子网,就跟在公司里分部门一样,每个部门负责自己的事情,隔离广播域,缩小感染范围,这样即使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门,这叫分而治之,风险可控。
如果真碰上ARP攻击了,也别慌,先用`arp -a`看看,正常情况下,应该只有一个网关,冒出来好几个,那肯定有问题,多出来的,就是攻击者伪装的,就像混进来了假冒警察。
然后用`arp -d`,把所有网关都清空,就像把假警察都赶出去,然后电脑会自动重新找网关,再用`arp -a`列出来,如果还有多个,就继续`arp -d`,直到只剩下一条记录,这条记录就是真正的网关,IP地址和MAC地址都在上面,记住,真的假不了。
最后,用`arp -s`重新绑定,就像重新给真警察授衔,告诉电脑,这个是真网关,以后就认准它,输入`arp -s xxx.xxx.xxx.xxx ab-cd-ef-gh-ij-kl`,把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填进去,就大功告成了,xxx.xxx.xxx.xxx表示网关的IP地址,ab-cd-ef-gh-ij-kl表示网关的MAC地址。
整个过程,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几个命令的事情,但是背后的原理,还是得搞清楚,要不然,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个ARP协议,就像网络世界的交通规则,大家都遵守,才能畅通无阻,一旦有人破坏规则,就会造成拥堵甚至事故,所以,学好ARP,保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网络安全,真的离我们很近,所有人都觉得,防范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视呢。
来源:电子小课堂一点号
